过渡金属Zn2+,Ni2+,Mn2+对上转换发光材料光谱性能的影响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离子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与量子点、有机染料相比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较窄的发射光带、较大的寿命、较高的荧光效率和较低的辐射背景,并且在太阳能电池、光信息编码、防伪标识、新型的照明、生物标记以及药物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上转换材料的上转换效率低一直制约着它的广泛应用,科研者为了提高上转换材料的效率尝试了很多方法,例如掺杂不同的金属原子来改善晶格结构,改变材料的晶体场环境,制造核壳结构减少晶体的表面淬灭,增加敏化剂或者掺杂不同的稀土原子达到增加材料的激发光谱或者减少非辐射驰豫的能级损失等。作为目前比较流行的策略,将金属原子掺杂到基质材料中不仅能够起到调节材料的尺寸或者相,还能够起到调制材料的发光作用。本文分三个部分研究金属离子对材料的影响,第一部分在NaYF4:Tm3+/Yb3+材料的合成过程中引入额外的Zn2+离子到溶液的前驱体中,进而观察Zn2+离子对NaYF4:Tm3+/Yb3+晶体的生长影响和发光强度的变化,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和文献调研对其中的生长机理进行详细的探讨和解释,对荧光强度的变化进行解释说明;第二部分将Ni2+离子掺杂到NaYF4:Yb3+/Er3+晶体中,观察Ni2+离子对NaYF4:Yb3+/Er3+发光强度的影响。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在充分调研文献的基础上,对Ni2+离子影响NaYF4:Yb3+/Er3+的发光强度及光谱的变化进行了合理的解释;第三部分由于KMgF3:Yb3+/Er3+晶体在980nm激发下能够产生出“生物窗口”的单红光(600nm)并且适用于生物标记,因此在充分调研KMgF3:Yb3+/Er3+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及光学特性后,通过将Mn2+离子掺杂到KMgF3:Yb3+/Er3+晶体中并通过调控Mn2+离子浓度的变化,观察材料的光强变化,并对光强变化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实验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不仅对材料的生长和表面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材料的发光性能也存在重要的作用。在NaYF4:Tm3+/Yb3+的反应溶液中额外加入一些Zn2+离子溶液到反应液中,能够促进晶体的生长,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晶体由立方相转变为六方相,进而促进晶体的发光;将Ni2+离子掺杂到NaYF4:Yb3+/Er3+晶体中不仅能够使晶体的发光得到增强,提高材料的上转换效率,并且还能改变Er3+离子的红绿比进而做到调制光谱的作用;在合成小尺寸的KMgF3:Yb3+/Er3+晶体后,将Mn2+离子掺杂到晶体中能够通过多个能量传递的方式促进晶体的发光,并且在尺度和均匀度上显示优异的效果,这些特性对于生物应用领域来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斜交网格因其柱体倾斜,高空施工难度大,故施工操作平台的设计至关重要。通过对镇江苏宁广场塔楼建筑的斜交网格工程实例分析,设计了一种安全、高效的整体
<正>重庆页岩气年产能已突破7×108 m3,成为全国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之一,并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称,2014年重庆市将把页岩气勘探开发放在
因其吸收范围广、荧光量子效率高、发光光谱线宽窄、发光范围可以通过卤素组分与粒径控制实现紫外到红外的调节等优点,钙钛矿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电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不论是在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冯﹒谢林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层面,还是在其哲学思想本身的逻辑层面,谢林由"自我"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庞大的同一哲学体系,"直观"这一思想概念功不可没
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是一类新型的植物激素,在促进种子萌发、调控植物分枝和提高抗逆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拟南芥中,SMXL(SUPPRESSOR OF MORE AXILLARY G
移动支付行业在中国的诞生与成长,离不开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宽松的监管环境的共同作用。相较传统非现金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接受度更高。在互联网经济的推动下,移
微球作为难溶药物的传输载体因其具有增加难溶药物溶解性、增强透膜吸收,靶向传输等优势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解决传统方法所制备的微球粒径不均一的问题,本论文采
行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属于弱势群体,其严重损伤或致死的概率相对于其他交通事故形态更高。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行人伤害。为对AEB系统有效性进行验证评价,各国出台了相关的新车评价规程,但是借鉴国外的测试场景不能够反映对中国道路交通特征,因此基于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场景研究有其必要性,能够为我国行人AEB测试场景的建立、行人AEB系统控制策略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四个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合并MP感染的患儿的临床表现。方法:将79例2-14岁急性哮喘发作的患儿依据病史分做两组:第一次哮喘发作的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