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检测技术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缺陷类型识别研究

来源 :沈阳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h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风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关注,风力发电机的累计装机量正在逐年增加。风力机叶片作为主要关键部件,由于其长期暴露在复杂的极端恶劣环境中,导致其故障频发,这将直接影响风力发电机的安全运行状态,并且在风力机的故障数据统计结果中,因叶片损伤造成的风力机停机故障占比极高,因此,对风力机叶片进行定期巡检和安全维护意义重大。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检测、声发射检测、射线检测和红外检测技术等方法。然而超声波检测和声发射检测对实验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并且检测面积小,不适于大面积的风力机叶片检测。射线检测因其设备昂贵且在叶片检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风力机叶片检测过程中,如何提高红外检测技术的检测能力十分必要。论文以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针对红外热成像所采集到的叶片图像清晰度低、噪声干扰严重,造成缺陷故障难以识别的问题。本文搭建了红外热波检测系统,推导了热传导理论在不同物质的传热基理,采用数学形态学和深度学习理论研究方法并结合实验测试手段,开展了风力机叶片红外图像处理与叶片缺陷分类方法的研究工作。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内容:(1)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了不同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导热数学模型,得出不同物质在持续加热过程中存在最大温差值的现象,揭示了在持续加热过程中红外图像由模糊-清晰-模糊变化的根本原因,随后模拟了风力机叶片的制造工艺流程,制备了含缺陷实验样件,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导热数学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设置合适的温度阈值,完成试验样件中预制缺陷的初步判断。为开展风力机叶片的高空作业红外检测做好前期测试准备工作。(2)针对采集的红外图像有噪声干扰和边缘清晰度低的问题,研究了小波变换、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对灰度图像的降噪效果,再从边缘检测的角度出发,结合形态学梯度算子和一阶微分理论,提出了微分形态学梯度边缘检测算子(Differential basic morphological gradient,DBMG),用于提取图像中的边缘特征信息,并采用以四相邻为原则的对比度值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了Sobel、Prewitt、Dilate-erode和DBMG四种算子的对比度值,结果表明DBMG算子明显优于其他算子。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图像融合技术将获取的边缘信息与原图像进行加权融合,并利用对比度受限的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Contrast limitation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CLAHE)进一步的提高图像的整体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图像边缘清晰度较高,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较好。(3)为了提高红外图像的细节纹理特征,从多尺度和差异尺度的结构元素出发,提出了差异多尺度形态学顶帽变换增强算法,通过改变尺度值和差异尺度值来提高图像的稳定性,进而克服传统形态顶帽算子稳定性差的问题。为解决尺度值和差异尺度值的选择问题,引入了对比度改善系数作为尺度选择的指标,提出了自适应阈值迭代加权的区间选择方法,通过阈值迭代选择最优的尺度区间,最后使图像的细节得到了有效增强。为验证红外图像中缺陷尺寸与实际尺寸是否一致,对含有缺陷区域的叶片进行打磨,并测量打磨后的缺陷大小。测量结果表明,在忽略主观测量误差的情况下,采集的红外图像中缺陷尺寸与实际打磨后的缺陷尺寸之间的误差在6%以内,证明了红外热波检测系统在叶片定量测量深层缺陷尺寸时的准确性。(4)针对当前现有算法提取叶片缺陷的图像特征信息较少以及叶片缺陷的红外图像数据样本不足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小样本叶片缺陷数据库,提出了引入压缩-激励模块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Squeeze and Excitation of 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MSCNN-SE)分类算法,并采用多尺度卷积核并行的特征提取方式,使用通道注意力机制对融合后的结果进行优化,从而提取了更为丰富的信息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叶片缺陷分类检测中,本文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分类精度和鲁棒性。最后,为了能在苛刻条件下实现风力机叶片的检测任务,并完成叶片中缺陷位置的空间定位及尺寸测量。本文搭建了红外热波检测系统,并配置红外热像仪开发一套用于图像采集、处理及分类的检测软件,并将图像处理算法与训练好的分类模型嵌入在Gideon infrared软件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风力机叶片红外热波检测系统。
其他文献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膳食纤维、多酚以及矿物质等。为了增加马铃薯的消费量并改善居民饮食结构,利用马铃薯制备成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混合制备马铃薯面制品,提高面制品的营养价值,又可以增加马铃薯的附加值。本论文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分别通过乙醇干燥,冷冻干燥和烘箱干燥的方式制备马铃薯全粉,对比工业上制备的马铃薯雪花全粉,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马铃薯全粉结构和
学位
1862年Berthelot创立了果蔬冷链保鲜基础理论Q10(温度系数),奠定了以温度为核心的世界冷链产业技术革命,科技贡献率高达60%-70%。Q10定义为温度阈值0-35℃范围内,温度每相差10℃,生物反应速率(呼吸强度)相差2-3倍,相当于果蔬贮藏寿命相差2-3倍。本论文研究发现,果蔬冷链保鲜生物反应速率(呼吸强度),不仅取决于温度阈值,而且依赖于温度波动值,首次提出冷链保鲜温度波动系数(Δ
学位
随着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消耗,同时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因此,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新型高效环保的电化学储能装置成为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而对于储能装置来讲,它的优异性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所以研究和制备具有比容量高,电化学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的电极材料刻不容缓。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OCP)本身具有丰富的相互贯穿型孔道结构,便于电子和离子的传输,配合物材料属于
学位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烘烤、油炸、水煮等热加工过程中,会形成以碳元素为主的发荧光的碳点(carbon dots,CDs),这些食源性CDs因具有较小的尺寸、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光转化能力、较好的透过性及不确定的生物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食品热加工中常见的美拉德反应,是基于食品中羰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间的非酶褐变反应。然而,食品源CDs产生机制与美拉德反应的关联性还知之甚
学位
淀粉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为人体提供能量。天然淀粉具有复杂的多尺度结构,在食品热加工过程中会发生晶体向无定形凝聚态结构的转变。淀粉的功能性质及消化性都与淀粉在热加工过程中的凝聚态结构演变密切相关。前期研究主要集中于热加工过程中“晶体有序结构”的变化,而对于晶体有序结构被破坏了的凝胶化淀粉的结构变化及其对淀粉功能性和消化性的影响却很少关注。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热加工后期“凝胶化淀粉短程
学位
煤层瓦斯抽釆引发煤体自燃是制约煤层瓦斯安全高效抽釆的难题之一。由于深部煤层赋存条件的变化,多数深部矿井采取增透卸压、增加抽釆负压、减小钻孔间距以及延长预抽时间等措施进行消突和提高抽釆率。但这些措施均对钻孔周围煤体的漏气起到促进作用,既影响了瓦斯抽釆效果又促进了煤体自燃的发生。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以平顶山矿区为工程背景,基于钻孔失稳塌孔模型和瓦斯抽釆钻孔自燃热-流-化耦合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瓦斯抽
学位
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且化学结构稳定,污染水体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绿色环保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印染废水、农药废水和抗生素废水的处理。目前,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因其种类多、结构可控、热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在光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铋基材料由于带隙窄,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然而,结合两种材料优点的铋基配位聚合物报道却很少,对其光催化性能
学位
为了突破整车厂的降低风阻困扰,快速寻找对降风阻的敏感区域,高效、智能的优化造型面,达到整车厂要求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目标,以某款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开展空气动力学技术探索,系统全面地分析影响风阻系数的关键因素,找出降风阻的智能解决方法。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针对该SUV车型剖析了车辆不同区域对整车风阻的影响,即根据汽车造型的特点,进行整车区域划分,计算了整车不同区域造型的风阻贡献量,分析了汽
学位
液压支架是煤矿综采工作面用于安全支护的核心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套综采设备能否实现安全高效采煤。乳化液作为液压支架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其品质是保障液压支架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由于乳化液成分特殊性和支架液压系统的庞大复杂性以及采煤工况的恶劣性,乳化液品质保障问题已成为影响综采工作面实现高产高效自动化安全采煤的瓶颈环节。本文以实现支架液压系统乳化液品质保障为目标,构建了一套面向乳化液品质控制的全周
学位
啶菌噁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发明的新型农用杀菌剂,在防治作物灰霉病等病害上,成为我国自主创制、作用机制独特、防治效果突出、市场表现最好的农用杀菌剂。啶菌噁唑是典型的手性化合物,结构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存在2个几何异构体和4个手性异构体。啶菌噁唑作为异噁唑啉类创制新药,其合成工艺的反应风险研究、4个手性异构体拆分、单晶制备和绝对构型表征,以及各手性异构体的生物活性研究等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是,迄今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