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白土在茜素红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qand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这些环境问题中水污染最为突出。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是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特别是印染工业排放的染料废水。这些合成染料大都具有复杂的芳香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染料更加稳定和更难生物降解。染料被广泛用于纺织、皮革、造纸、橡胶、塑料、化妆品、制药和食品等工业领域,染料的广泛使用必然产生大量的有色废水排放到环境水体中,导致自然水体的污染。因此,这些废水在排放前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后才能排放入水体中。本论文以茜素红染料的水溶液为模拟染料废水,通过吸附法、电化学氧化法以及吸附作用协同电化学法对其进行了处理研究。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染料的种类及其性质以及染料的使用;其次分析了由染料产生的污染及其危害,并且说明了印染废水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环境产生了危害:然后对印染废水的处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其中包括印染废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法,特别强调了茜素红染料的性质及其废水处理的现状和活性白土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改性制备了一种廉价的吸附剂—改性活性白土,并且使用物理吸附仪、X射线衍射(XRD)仪、环境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仪、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用制备的吸附剂对模拟茜素红染料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吸附剂在60 min、初始pH为3.05、吸附剂量为16g/L,能使浓度400 mg/L为茜素红染料废水的脱色率达到98%以上COD去除率可以到达80%,溶液pH大约在6.8。处理后的废水可以到达染料废水的一级排放标准。论文的第三部分介绍了采用电化学氧化法,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并且硫酸改性的活性白土为催化剂,在500 mL的电解槽中对蒽醌染料废水茜素红的电化学氧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初始pH、外加电压、电解质种类、通气量、以及染料初始浓度对茜素红脱色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室温(298 K)下,电解50 min、浓度为200mg/L、pH为3、槽电压为10 V、电解质为3 g/L的氯化钠、催化剂为20 g/L、通气量为100 L/h时,染料废水的脱色率能够达到97.1%。论文的第四部分介绍了使用廉价吸附剂与电化学法联合去除茜素红染料废水。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确定本试验主要影响因素为四个,分别是:染料溶液的初始pH、槽电压、吸附剂用量、电解质用量。然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各种影响废水脱色率的因素各取4个水平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并且优化了最佳的废水处理工艺。
其他文献
<正>非开挖技术是指通过导向、定向钻进等手段,在地表极小部分开挖的情况下(一般指入口和出口小面积开挖),敷设、更换和修复各种地下管线的施工新技术,对地表干扰小,因此具有
<正> 联合王国的心理学通常分为八种主要门类。例如,英国心理学会就包括认知、临床、犯罪、发展、教育、数学、职业和社会心理学分会。在这些分会中,职业心理学现在的会员数
为研究榆科地区沙一段储层特征、储层与产能关系以及储层特征对产能的影响,运用薄片、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在确定榆科地区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的前提下,从岩石学特征
环境教育的法制化是规范和保障环境教育、提升和强化环境教育法律地位、实现公众参与制度、保障公民环境权的需要,也是完善环境保护法、建设和谐社会和法制化国家的需要。目前
农发行是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其主要职能是为国家调控粮食提供资金,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它是国家经济改革、金融改革的产物,其发展历程与国家经济发展改革政策密切相关,经历了
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但是同时它又是不可或缺的,掌握汉字的多少会直接关系到学习者汉语水平的高低。就目前来看,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仍然处于边缘
通过对岑溪软枝油茶等优良无性系幼龄油茶进行矮化密植对比试验,对幼龄油茶生长发育的差异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幼龄油茶矮化密植与对照组在地径、冠幅乘积方面差异不显
本文对实证主义和现象学对心理学发展所起的方法论作用进行了研究。文中对心理学方法论的含义及方法论对心理学流派建立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追溯构造派与格式塔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范围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进入了中国市场,我国也有很多产品打入
本文以周作人的“人的文学”、高尔基的“文学是人学”、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的理论为研究视角,解读张贤亮小说对“人”的理解及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论文由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