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碳输入对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组分和激发效应的影响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unix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库的主体,其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而外源碳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外源碳的输入对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福建武夷山海拔梯度(1400 m、1000 m、600 m)作为研究平台,利用稳定同位素13C示踪技术研究不同质量外源碳(13C标记米槠叶、13C标记杉木叶)输入对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并量化外源碳在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中的去向以及激发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个海拔0-10 cm土层轻组有机碳中来源于外源碳(米槠叶和杉木叶)的含量为0.13-0.17 g·kg-1,重组有机碳中来源于外源碳的含量为0.20-3.14 g·kg-1。所有海拔外源碳分解后都主要进入重组有机碳中,这与重组有机质质量所占比例大及微生物的固定作用有关。总有机碳中外源碳的含量大小在海拔间表现为:1400 m>1000 m>600 m。其中:0-5 cm土层轻组和重组有机碳中外源碳的含量均显著大于5-10 cm土层。三个海拔0-5 cm和5-10 cm两个土层轻组有机碳中来源于米槠叶的碳含量和杉木叶的碳含量二者间均无显著差异,而重组有机碳中来源于米槠叶的碳含量均大于杉木叶,这主要是外源碳的质量和微生物基质利用效率的不同所引起的。同时,0-5 cm和5-10 cm土层轻组有机碳中来自外源碳(米槠叶和杉木叶)的含量都随着海拔下降无显著变化,重组有机碳中来自外源碳(米槠叶和杉木叶)的含量一般随着海拔的下降而降低,说明不同海拔外源碳分解及其去向受温度、水分及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影响。(2)三个海拔添加米槠叶和杉木叶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均高于对照处理,表明外源碳的添加会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三个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均表现为海拔1000 m最大,海拔1400 m最小。这主要是土壤底物的数量和质量、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土壤理化性质、温度等的差异所导致的。(3)在海拔1400 m来源于杉木叶所产生的C02-C累积量极显著高于米槠叶,而在1000 m和600 m海拔则表现为来源于米槠叶的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杉木叶。三个海拔来源于米槠叶和杉木叶的累积矿化量随海拔变化并无明显趋势。表明不同海拔凋落物分解速率不仅与凋落物质量、温度水分有关,也受到微生物的影响。(4)在不同海拔加入外源碳后均产生正激发效应,说明新鲜有机碳的输入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加速了原有有机碳的分解。同一海拔,1400 m和600 m海拔添加米槠叶后土壤产生的激发效应显著高于同海拔添加杉木叶处理,而1000 m海拔则相反。同一处理,添加米槠叶和添加杉木叶产生的激发效应大小均为海拔600 m最大,但随海拔变化并无明显趋势,表明激发效应的大小不仅与添加的外源碳质量、土壤本身的有机碳含量密切相关,可能还受到环境和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已进入电子商务的时代,而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交互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留住所拥有的客户,企业就必须从各方面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
本文介绍了铝活塞锈蚀机理及控制措施。通过试验验证了铝活塞的锈蚀为电化学腐蚀,并在活塞加工的各个阶段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
对向心加速度物理意义的探讨任敏成明崇善⒇(陕西西安市铁路运输学校710003)在讲授匀速圆周运动时,对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许多人认为,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选择水资源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等三大类八个具体指标,按照河北省11个行政区分别评价其水资源环境状况。结果表明,2007年河北省水资源环境
硝酸银水溶液缓慢注入较高温(>100°C)的PVP乙二醇溶液中,还原得到不同颜色的纳米银溶胶。实验表明,纳米银溶胶的外观颜色和反应温度与PVP浓度有关;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该
对从江河自然水域采集的161kg、543尾中华倒刺鲃的亲本进行了人工驯养及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每100g肌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5.41g,脂肪2.12g.DHA与EPA含量较高,试验证实中华倒刺鲃食性
为对作物生长环境信息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实现科学决策与管理,设计开发智慧农业信息采集与分析平台。该平台基于B/S模式,由基础设施层、数据服务层、基础应用服务层、服务总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但现阶段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
从中药天麻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学成分。根据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分析,衍生物制备,以及已知样品对照,证明为天麻苷(天麻素)(Gastrodin)、对羟基苯甲醇、对羟
"朦胧诗"现象的发生是从对极左政治的怀疑与批判开始的,它承接"五四"新文化运动"人的文学"的传统,恢复了"人"在文学中的核心地位,表现出了对人的情感、个体生命体验的强烈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