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维耦合的水动力水质模型及其在闸控河段的应用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ye8879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河流、湖泊、海洋的水质恶化已经成为中国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在预测和治理水体污染时,需要掌握污染物质随水流的变化规律。汾河是山西第一大河,沿河分布着许多的城市、工厂、灌区,对于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城区河段内建设有橡胶坝、水闸等众多挡水建筑物,形成自然景观。为了应对水污染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必要对汾河闸控河段的水动力特性及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采用MIKE软件,以汾河二坝蓄水位维持正常蓄水位的控制为前提,针对汾河二坝上游分布的两个污水厂非正常排污情况,考虑河道来流量、排污入口位置和排污浓度三种影响因素,设置六种计算情景,模拟了闸控河段的水动力特性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迁移变化规律,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建立了研究区域的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并分别利用实测水文资料和理论分析方法对模型模拟洪水演进过程和恒定流动计算效果进行验证分析,其相对偏差在合理范围之内,认为耦合模型模拟结果是可信的。
  2.收集整理研究域水文及A、B污水厂排污资料,生态基流下,汾河与潇河来流量分别为3.75m3/s和0.22m3/s;典型洪水下,汾河与潇河的洪峰来流量分别为97m3/s和10m3/s;A、B污水厂的排水流量分别为5.56m3/s和6.62m3/s,正常排污浓度为30mg/L,非正常排污浓度为100mg/L和200mg/L,非排污时间均设为3h;情景一、二对应于生态基流下,A、B厂排污浓度为200mg/L,情景三、四对应于典型洪水下,A、B厂排污浓度为200mg/L,情景五、六对应于生态基流下,A、B厂排污浓度为100mg/L。
  3.分析研究域河段的流动特性有以下结论:
  (1)生态基流,闸门开两孔条件下,二坝水闸的平均出闸流量和闸门开度分别为16.05m3/s和0.15m;二坝水闸回水区整体流速偏小,主流区流速为0.019m/s,出闸位置流速最大,为0.21m/s;A厂排水对河道流场影响较大,形成一个影响范围在270-300m的顺时针环流。
  (2)典型洪水,闸门开六孔条件下,二坝水闸的出闸流量和闸门调节过程基本匹配,最大出闸流量和闸门开度分别为139.89m3/s和0.4m;二坝水闸回水区上游流速较大,中部流速较小,出闸位置流速最大,最大流速为0.59m/s;A厂排水对河道流场影响较小,仅对排污口附近约40m范围内流场产生了一定影响。
  4.分析研究域河段的污染物运移规律有以下结论:
  (1)情景一、二、五、六生态基流情况下,污染物以高浓度污染点为中心呈辐射状扩散,主要以团状缓慢下移,扩散起了主导作用;情景三、四典型洪水情况下,高浓度污染物主要贴近河岸分布,浓度向河道中部方向逐步递减,污染物以带状快速下移,这是由于对流起了主导作用。
  (2)河道来流量大有利于污染物快速排出二坝回水区域,消减污染物浓度。与情景一、二生态基流来流情况相比,情景三、四典型洪水情况下,A、B厂污染物开始排出闸孔时间分别提前了19.83h和35.16h,其峰值浓度分别下降了14.19mg/L和3.32mg/L。
  (3)当水流条件和非正常排污浓度均相同时,距二坝较远的B厂污染物在二坝回水区的滞留时间较长,其排污造成的二坝回水区受污染水域面积和劣五类水质水域面积均比A厂相应面积有所增加。
  (4)在生态基流来流条件下,降低非正常排污浓度对污染物排出水闸时间影响较小,但使得污染物出闸浓度和二坝回水区高浓度污染区域面积减少明显,与情景一、二相比,情景五、六COD出闸峰值浓度分别下降了15.57mg/L和9.53mg/L,二坝回水区劣五类水质水域面积下降了57.48%和61.69%。
  (5)各计算情景二坝水闸下游典型断面的非正常排污引起的浓度波峰逐渐坦化,从污染物浓度大小和高浓度污染物影响时间等角度考虑,情景一对二坝下游河段水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最大,二坝至义棠整个河段均有超过五类水质的时间段,清徐断面和祁县断面有超过劣五类水质的时间段,分别为5.50h和4.50h,A厂污染物运移至义棠断面所需时间为116.00h。
其他文献
黄土滑坡问题复杂多变,具有广泛性、频发性、灾难性特点,对这种灾害的预防和处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领域。在工程中,一般的处理方式有换填、掺入固化材料、打桩等,方法变化多样,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绿色发展的需求,新型高分子固化剂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并且对环境没有危害,被广泛研究及试用于工程中。本文以新型高分子固化剂SH加固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运用单变量分析法分析SH在不同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冬春季节地表蒸发强烈,土壤经历季节性冻结和融化过程。在地下水浅埋区,季节性冻融期潜水与土壤水发生剧烈的相互转化,不仅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和水资源量的准确评价,而且易加剧土壤盐渍化。因此,研究冻融作用下浅埋潜水与土壤水的转化规律对于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和预防土壤盐渍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室内冻融模拟试验装置进行人为控制冻结气温的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下潜水与土壤
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冬春干旱少雨,土壤蒸发强烈。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水分发生相变并与土壤温度强烈耦合,土壤蒸发规律复杂。探索研究地表调控措施下土壤蒸发规律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寻求抑制土壤蒸发的可行措施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以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太谷均衡实验站为野外试验基地,于2016-2019年进行了连续3个冻融期裸地、地表覆砂粒径0.5-1.5 mm和1.5-2.0 mm以及2018-20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尤其北方煤产量巨大,但山西的煤矿开采已经对全省范围内的岩溶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天然状况下娘子关泉域范围内的补给,有1/3来自上覆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水及地表水,但由于数十年来“矿坑水化”日益加重,使得娘子关泉水来自上游的补给大为减少,迫使区域地下水位连续下降,对泉域岩溶地下水整体产生不良影响。或当煤炭开采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时,大量岩溶水可能会通过导水构造涌入巷道中,造成矿井突水,对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主要特点是水资源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建立跨地区、跨流域的长距离输水工程,是实现水资源合理调度的首选技术手段之一。长距离高扬程输水工程一般由加压泵站供水系统和重力流输水系统组成,具有水量损失少,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为保证输水工程安全运行,供水系统的运行方式及突然失电工况下的的防护措施的选择已经成为行业内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技术课题。本论
农业水利工程发展迅速,自动灌溉技术已成为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主要形式,多种控制与监测设备被应用于农业灌溉中,而针对偏远灌区,监测设备的供电成为问题。传统电池容量有限,长期使用会导致电压不足影响系统稳定运行,频繁更换会造成更大的人力资源浪费。而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设备不仅安装复杂,且人为破坏难以防护。利用管道水流发电系统提供电能,能够解决监测设备的供电问题,并可避免其他供电方式的造成的环境污染
近几十年以来,在沿海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近海环境生态问题,近岸海域的污染物输移扩散问题也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已有的平直斜坡上的沿岸流科学实验为基础,研究了近岸波流场内污染物在垂直岸线和沿岸方向的输移扩散规律,这不仅对近岸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近岸污染物预报、保护、排污设施选址等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围绕上述内容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首先利
淤地坝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广泛分布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淤地坝还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山西省建设有大量的淤地坝,大部分淤地坝均按常规设计,不满足长期蓄水的要求。课题组依托水利厅创新项目,以解决贫困山区灌溉用水为目的,提出将大、中型淤地坝改造成小型挡水坝的设想,研究淤地坝改造成蓄水坝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目前,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三大粮食作物之首。气候干旱和土壤盐碱化是制约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系统分析种植方式和施氮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能够为旱作盐碱农田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本研究以玉米为试验材料,品种为中地88。2018和2019年4—9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盐碱地改良试验基地开展田间试验;2019年5—9月在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基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文章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及拓展文本,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和掌握课本的能力,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尊重;激趣;拓展文本  有这样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