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陆相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磁性地层和遗迹化石演变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k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显生宙以来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皆遭受重创。当前的研究已经较好地揭示了这一重大转折期海洋生物的灭绝时间和形式,以及大灭绝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但对于陆相生态系统在该特殊时期的演变模式仍不清楚。陆相地层中实体化石保存较差且难以获得连续分布的化石材料,同时也缺少精确的地质年代控制,因此在缺乏可靠时间格架和化石记录的情况下,古–中生代之交陆相生态系统演化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难题。但是,详细揭示陆地生物-环境的变化是全面了解地球系统在该时期演变的关键。针对这一难题,本论文借助于我国华北地区发育良好的陆相二叠纪–三叠纪地质记录,尝试采用磁性地层学的方法来建立地质时间框架,并以遗迹化石来示踪生物和环境的演变历程。据此,本论文选取华北陆相沉积盆地为重点研究地区,通过对盆地内多条剖面开展系统的磁性地层研究,借助海、陆相磁性地层对比方法,构建华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陆相地层的时间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华北陆相地层中含量多、分布广的遗迹化石的系统研究,揭示陆地生物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及其后复苏的过程和机制。在突变期地层研究中,建立可靠的时间序列是最基础但最重要的工作。本论文以华北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石川河剖面(SCH)及沁水盆地北部的团壁(TB)和赵家村剖面(PZ)为重点开展磁性地层研究,结合新近在该地区相关地层中获得的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初步建立了华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磁性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框架。磁性地层研究采用手标本和岩芯采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包括细碎屑岩发育的陆相红层在内的二叠系–三叠系剖面连续古地磁采样。古地磁数据通过倒转检验,获得的平均古地磁方向与前人在该地区同时期的结果一致,证明剩磁为原生。区域上,磁性地层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且可与同期海相和陆相磁极性序列进行良好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孙家沟组中上部为典型的正极性带,包括SCH3n、TB3n和PZ3n,根据石川河剖面SCH3n底部之下3.5 m火山粘土所获得的252.21±0.15 Ma的晚二叠世晚期CA-ID-TIMS年龄,这些正极性带对应于早三叠世最早期的正极性带LT1n无疑。此外,综合磁性地层和已有的碳同位素数据初步确定研究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位于正极性带SCH3n、TB3n和PZ3n的底部,相当于孙家沟组上段底部。上石盒子组上部至孙家沟组下部则由顶底的反极性带和中部以正极性为主的区间组成,孙家沟组的底界均位于正极性带下部。结合磁性地层和岩性变化特征,推测华北中南部两组之间为整合接触,孙家沟组底界的时代大致相当于吴家坪期和长兴期的界线。孙家沟组上部至刘家沟组中部以反极性为主,时代为Griesbachian中期–Smithian中期;刘家沟组上部至和尚沟组上部则为正极性带,时间为Smithian晚期–Spathian晚期。据此,研究剖面Dienerian亚阶的底界位于孙家沟组的近顶部;Smithian亚阶的底界位于刘家沟组的下部;Spathian亚阶的底界大致位于刘家沟组的顶部。和尚沟组顶部的反极性带则对应于早三叠世最晚期的反极性带LT9r。二马营组下部为正极性带,根据该组与下伏地层之间的侵蚀面,论文提出下–中三叠统界线处由于河流侵蚀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层缺失,其大致位于和尚沟组的顶部。综合地层学研究建立了华北中南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早期的时间框架,为揭示华北陆相生物演化提供重要基础。基于以上新的时间框架,论文对华北地区6条剖面开展系统的遗迹学研究。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早期地层中共鉴定出遗迹化石17属33种和4种遗迹类型以及丰富的植物根迹。遗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洪泛平原相和浅湖-干盐湖相,河流相和河流三角洲相化石稀少。遗迹化石的埋藏特征表明,绝大部分遗迹的分布没有受到成土作用的改造,形成于水下或周期性暴露、未固结的底质环境。但极少数虫管(Skolithos和Taenidium)穿过古土壤钙结核,表明这部分遗迹形成于成土作用过程中,造迹生物为气生类型。遗迹组合及其分布环境表明,华北地区洪泛平原相和浅湖-干盐湖相中以Skolithos,Palaeophycus,Planolites,Taenidium,Beaconites等和少量节肢动物爬行迹Diplichnites,Kouphichnium组成的遗迹组合,属于Scoyenia遗迹相,而少数出现的Sceyenia则代表暴露环境和固结的底质条件。刘家沟组河流三角洲相对高能且周期性暴露环境中的Gordia-Lockeia遗迹组合可能为Mermia-Scoyenia遗迹相的过渡类型或某种复杂遗迹相,而刘家沟组浅湖相中以简单垂向Skolithos大量出现为特征的化石组合可归于Skolithos遗迹相。此外,和尚沟组底部小龙虾潜穴Camborygma的出现则指示了Camborygma遗迹相的存在。综合遗迹学和年代地层框架显示,华北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晚期遗迹化石呈现“二叠纪末大衰减-Smithian中晚期机会分子泛滥-Spathian再度繁荣”的三阶段演化模式,且遗迹化石长时间尺度的变化难以用单一的沉积相改变来解释。在晚二叠世晚期,遗迹化石的多样性、歧异度、生物扰动强度和潜穴大小等综合遗迹指标发生显著下降,伴随植物消失、化学风化作用加强、CO2浓度升高以及剧烈的升温等一系列异常的生物-环境事件,代表华北陆相生物的大灭绝事件。Smithian中–晚期遗迹化石重新开始出现,但以低多样性,低生物扰动,局部丰度较高的简单遗迹为特征,代表生物复苏初期造迹生物的机会主义行为。此外,该阶段也出现垂向较深的虫管,深掘穴行为可能是生物躲避外界压力环境(如高温)的有效手段。而在Spathian期,综合遗迹指标明显恢复,生物强烈扰动岩层,同时区域上不同层位大型虫管开始出现,代表盆地丰富且大量的造迹生物类群。此外,该时期植物根迹大量出现,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强;而Camborygma均与原位保存的新芦木同层位保存,并有植物根迹附着于Camborygma之上,共生的植物为小龙虾提供必要的食物来源。这些特征说明华北地区早三叠世晚期浅湖–干盐湖相的生态系统已经逐步恢复,并且浅水环境生物的复苏早于深湖相。整体而言,华北陆相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遗迹化石灭绝和复苏的演变模式与海相遗迹的演化时间与过程类似,但Smithian中–晚期陆相遗迹的多样性更低。其次,论文结果表明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陆相遗迹化石不仅经历重大的灭绝和复苏过程,同时遗迹组合也向中生代类型转变。华北地区早三叠世晚期滨浅湖相遗迹化石组合以回填纹虫管局部大量出现、深掘穴类型开始增加和节肢动物爬行迹显著减少为特征,明显区别于古生代类型。前人的研究认为以此为特征的中生代类型遗迹组合在中–晚三叠世才开始出现,新的结果提出该转变的时间从早三叠世晚期就已经开始。进一步地,综合磁性地层、高精度定年和生物地层学研究结果也初步限定了华北陆相生态系统崩塌的时间。海相地层中,生物灭绝发生在正极性带LT1n底部或下部。而在华北地区遗迹化石和植物最晚在晚二叠世晚期有机碳同位素开始负偏之下消失,位于反极性带(LT1n之下)上部。结合新报道的绝对年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华北地区陆相生态系统的破坏早于海相地层至少270±150 kyr以上,同时也早于华南和悉尼盆地。
其他文献
以浙江省某小城镇改造、美丽乡村建设EPC项目为例,重点介绍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及主要矛盾处理方法,如此类EPC项目的设计、施工融合问题解决,政府个性化需求与项目概算等冲突问题解决等,相对综合全面叙述类似问题的解决思路,对更快速、有效、合理、满意的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起一定帮助。
煤矿噪声对煤矿作业场所的一线工人造成的职业危害是不容忽视的,根据Delphi法筛选出各项指标并构建煤矿噪声职业危害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值,再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模糊数学模型并构建模糊评价矩阵,最后对煤矿噪声职业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使煤矿中出现的噪声危害明朗化,指导煤矿企业制定相应防范及管理措施,改善煤矿职业危害状况,降低煤矿职业危害程度,为煤矿噪声
我国公交车驾驶员情绪管理能力分析应该得到关注。近年来,由公交车驾驶员情绪问题引发的各种交通事故和纠纷在各地都曾多次出现,社会的发展使得这些问题不断涌现出来,为道路行车安全敲响了警钟。作为大多数居民出行的选择之一,公交车驾驶员情绪管理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寻找解决道路安全问题的方案,对于国家更好地贯彻为人民服务的职责,积极处理问题,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公共政策的机制尤为重要
基于大型军工企业具有涉密人员多、涉密事项多和涉密等级高等特点,文章主要分析当前大型军工企业人员保密管理存在的不足,从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借鉴、保密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践等方面探讨保密网格化管理措施,加快提升军工企业防范化解失泄密风险能力。
随着信息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军工制造业也在不断的谋求发展和进步。信息化是我国军工制造业和现代化社会发展接轨的重要表现和机遇,我国谋求军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和整体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的。本文从我国军工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军工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相应的促进其发展的有效策略。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优化课程内容结构,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要求和建议。教师要在新课标要求下精设问题,引领教学融合。
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攻克制约我国国防与经济发展科技难题的重要举措。为探索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采用北京市装备制造业2000-2019年军队单位、军工单位与民口单位联合专利申请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北京市装备制造业军民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和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北京市装备制造业军民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经历军民分离阶段、军民融合初步发展阶段,现正处于军民融合深度发
目的:探讨咀嚼口香糖在磷酸钠盐行肠道清洁准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20年6—12月收治的129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与实验组(64例)。对照组患者于结肠镜检查前一晚19:00将45 m L磷酸钠盐溶液加温开水至750 m L,口服;检查当日早09:00,继续将45 m L磷酸钠盐溶液加温开水至750 m L,口服。实验组
智能推荐系统被广泛用以实现用户和电影资源之间的精准匹配,它在针对不同用户的趣味进行个性化推送的同时,也会加剧审美品格的物化、类型化以及在不同群体间的区隔。算法的推送结果较之人工推荐也更多映射出人的潜意识欲望,而无论是基于内容还是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都会促成拥有同类型趣味和偏好的用户的聚集,弱化潜意识欲望表达的负罪感,并会加剧文化的祛魅及个人的原子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许多女性形象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熠熠生辉。女性形象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此类绘画作品展示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社会活动,并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对于女性形象的审美变化。这些画作也因时代的改变而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其中蕴含的塑造手法、表现手段和绘画特点等,结合现代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以期推动未来女性题材绘画的发展,创造出更生动的新时代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