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岸电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系统研究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332145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对港口环保的要求不断提升,船舶岸电技术在靠港船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船舶岸电是指船舶靠港后停止使用船舶柴油机机发电,而采用港口岸电系统向船舶提供电力,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船舶岸电的监控与运维一体化技术研究,对提高港口岸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船舶岸电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系统展开了研究,设计了监控与运维系统的总体架构和系统功能,研究了岸电并网运行过程中船舶负载变化情况下的岸电控制方法,并设计了岸电监控信息云交互平台,为港口船舶岸电的高效运维提供基础。论文主要工作如下:
  (1)构建了岸电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系统总体架构,设计了具有设备监控、安全防护、实时计费、数据存储等综合功能的监控系统;研究了船基、岸基的数据采集和通信模式,并对监控系统所需的监控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
  (2)研究了岸电监控系统的多通道瞬态录波监控子系统,分析了岸电录波监控的信号类型、分布式结构及系统功能,确定了各同步采集模块的主要参数以及采集信号的输出方法,设计了录波监控软件模块功能;最后研究了多通道瞬态录波监控系统在岸电短路故障和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3)研究了岸电并网运行监控方法,针对岸电并网运行时船舶负载变化的情况,分析了不同的船舶负载类型及岸电容量需求计算方法,建立了并网逆变器模型及其电路拓扑结构。为提高负载变化时的岸电电力参数稳定性,对传统Droop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提出了CVFT-Droop岸电并网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建模与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CVFT-Droop控制策略可以显著提升负载变化时的电能质量和运行稳定性。
  (4)研究设计了基于云的岸电监控信息云交互平台,对其系统组成、功能模块、信息交互流程、以及数据存储优化、云平台设备影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设计和分析,并设计了监控云平台软件界面。岸电监控云交互平台能有效提高岸电系统的使用便捷性和运行工作效率。
其他文献
由于安全、环境友好、低成本和兼具电池高能量密度和电容器高功率密度的优点,水系混合电容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然而,水系混合电容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电解导致电压窗口过窄,限制了其能量密度的提升。正负极材料的电压窗口直接影响器件的电压窗口,因此合理设计电极材料控制水电解过电势是拓宽电压窗口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本论文同时探索了具有高析氧过电势的Ni0.25Mn0.753O4@C(NMO@C)纳米棱柱薄膜正极
学位
烧结过程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是我国“十一五”以来现代钢铁联合企业的重点任务之一,目前已被纳入我国《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中。实施竖罐式余热回收技术变革和基于环冷机模式的余热回收技术挖潜是我国“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内烧结余热回收的两条技术路径。其中,基于环冷机模式的余热回收技术挖潜更具有现实意义: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条环冷机模式的余热回收工程在马钢实施以来,国内外各学者及技
学位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对于电气化设备的依赖增强,对于便携式储能设备的需求也越发剧烈。目前,伴随着电动汽车和手持终端设备而被广泛普及的锂离子电池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相应的地壳中有限的而少量的锂资源储备便引发了人们的关注,随着全球锂价格的一路飙升,寻求一种在功能上可代替锂且价格低廉的储能材料的呼声日益强烈。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和锂离子电池同期被发明而后期被搁置的储能设备,由于钠资源储量大、价格低廉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剧变、水污染、城市雾霾横行等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給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全球环境规制日益严格,公众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但环境问题一直桎梏约束着经济发展。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地位,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是我国制造业极易往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轨道上前行。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果推动工业制造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处,如何破解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然而在
学位
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发展态势,在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进程中,发挥着引擎作用。在创新驱动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核心技术的掌握仍是一个难题,技术获取仍然需要一定技术引进,重生产轻技术开发的问题依然存在。产业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系统与企业创新系统的
突发事件不被期待,却年年造访;猝不及防,毫无征兆。近年来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递增的态势,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也越来越大。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需要在应急管理过程中重点关注应急设施系统的规划。应急设施的规划设计是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的基础,其缺陷无法通过后期的应急管理进行弥补。因此,如何进行应急设施的合理布局成为降低突发事件损失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对应急设施选址的规划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