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殖民视角研究辜鸿铭的《论语》译本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cheny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这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著作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和文化。16世纪以来《论语》开始被译为西方语言,而且译本数量很多。其中颇有影响的译本是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的译本和辜鸿铭的译本。辜鸿铭英译《论语》打破了由传教士,汉学家垄断中学西渐,制造中国形象的局面,掌握了代表中国发言的话语权,积极向西方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辜鸿铭用西方的哲学思想和名人名言为《论语》作注,以归化的策略将其译介到西方。在后殖民语境下,翻译与权力,意识形态,政治斗争等因素的关系密不可分。归化翻译主要存在于强势西方文化对弱势东方文化的介绍利用中,而通常被看作是文化殖民的方式和手段,把原文语境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弱化甚至抹掉,把弱势文化扭曲化,定型化。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文化上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殖民。由传教士,汉学家译介传播的中国形象,除少数外很多都是落后,愚昧,荒诞的。为了改变被汉学家歪曲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形象,辜鸿铭才重译《论语》。但他采用的却是归化翻译,这是否就意味着是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屈服,听命于西方的强势文化的摆弄?还有,归化是否就意味着文化殖民,而异化就是解殖民的最佳方式呢?本文将采用演绎的方法,把译本回置于其产生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政治背景下,研究在那种权力差异语境下辜鸿铭采用归化翻译的原由。对于后殖民情境中归化和异化所起的作用进行深一步探讨。本文研究发现:辜鸿铭在《论语》翻译中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并不代表他向西方强势文化的屈服,相反却是为了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中国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辜鸿铭的翻译原因,目的和实际收到的效果中体现了其翻译行为的反殖民色彩。结论:翻译策略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它掌握在谁的手中。在具体社会政治背景下研究译者的介入也是关键。归化,流畅,求同的翻译并不总是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它完全可以成为弱势民族宣示其文化文本的思想性与文学性,赢取广泛理解与同情的利器。论文除了摘要和结论外,主要有五个章节。摘要部分包括本文的论点,研究方法,开展步骤和结构。辜鸿铭《论语》译本研究的文献概述。作者从中发现以往的研究多出于对文本语言学层面上的比较,忽视了社会环境和政治思想意识的影响,以及背后的权力差异。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角度。对后殖民理论做了简要概述,提出后殖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论述了传统意义上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功用。归化意味着殖民,异化意味着反殖民。详细研究辜鸿铭的译本,包括译本的特色和翻译策略。从辜鸿铭所处的时代政治环境以及个人成长经历出发,分析其翻译原由,动机以及采用归化翻译的原因和目的所在。进一步探讨后殖民语境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作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概括,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展望和建议。
其他文献
<正>1前言陶瓷器是传统的日常生活用具,随着新时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陶瓷器日渐由传统日常生活用品向日常赏品移位,其功能也逐渐从用作储存器具进步至精神文化制品。就英、德、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摄影在招贴设计中被实验和应用的过程,探讨摄影与招贴设计语言之间关系,把握摄影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探究摄影作为一门新技术如何影
<正>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下一个十年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刻,辽宁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分析研究我省教育改革发
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在性能方面可以弥补金属材料的很多缺陷,因而应用越来越广泛。缠绕成型是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的常用方法,而纤维缠绕张力是复合材料缠绕成型
“对话式”教学思潮早已在西方国家流行,但国内相关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或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性上。在作文教学中关于“对话”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初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科学的结合。DRP即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分销资源计划),是
目的了解喂养障碍儿童维生素水平及其缺乏情况。方法收集48例喂养障碍儿童,按照不同年龄、性别、挑食食物种类分别进行分组,使用LK3000V维生素检测仪对维生素A、B1、B2、B6、
本研究是针对目前我国在栽植草皮有机生态型无土绿化基质研究方面基础薄弱的这一现状进行的。试验设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山林场的牡丹园温室。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资源丰富这一特
本文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就要就快速建造要求下的施工现场管理和资源配置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工程效率,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
本文是针对寒冷城区城市的寒地特色不强或正在消退的现状,提出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强化城市寒地特色的内容,并从功能层面和景观层面阐述了自己对此问题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