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铊黄铁矿利用过程中毒害重金属铊的迁移释放行为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wxx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铊是稀有分散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很低,仅为0.75mg/kg,同时铊也是剧毒的重金属元素。我国拥有丰富的含铊矿产资源,在含铊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量铊被释放入环境,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和人体,逐步积累,引发人类群体慢性铊中毒事件或地方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开采和利用量也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铊环境污染隐伏危机也越来越明显。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含铊资源开采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仍很少,含铊资源利用过程中铊的迁移释放机制也不清楚,毒害元素铊也尚未纳入各级环保部门的监测范围。因此,开展含铊资源利用过程中铊迁移释放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我国丰富的含铊矿产资源利用中预防铊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论文系统采集了含铊黄铁矿矿石、不同硫酸生产过程工艺环节的废渣和堆渣场周围土壤及背景土壤,利用ICP-MS测定技术和分级提取形态分析手段,对样品中的铊含量和其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黄铁矿焙烧过程中,铊的赋存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量的铊释放到了炉气中,并继而进入废气、废水和废渣中,对环境的危害性很强,因此铊污染控制的关键是从工艺环节上控制铊进入气体的量,从而减弱铊进入废气、废水和废渣的量。(2)冶炼废渣在自然淋滤过程中铊有明显的迁移释放能力,废渣中铊的赋存形态和环境介质条件(pH、温度及废渣矿物组分)是控制其迁移释放能力的主要因素。(3)废渣在长期的自然淋滤过程中已对堆渣场周围土壤构成了明显的铊污染,不同来源的铊在土壤中的迁移与富集行为明显不同,污染来源的铊在土壤中的迁移活动性明显强于自然来源的铊,具有更强的生物有效性,对环境的危害也更强。土壤中不同矿物组分对铊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明显不同,土壤pH是影响其结合能力的关键因素,土壤的酸化将明显增强土壤中铊污染物的迁移活动性。 硫酸废渣年排放量大,且露天堆放,在酸雨淋滤作用下,废渣铊污染物可持续快速的释放入周边环境。此外,在其再次堆积、搬运和利用过程中可造成T1污染范围迅速扩大。由于硫酸厂多位于居民区农田附近,T1污染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利益。因此,含T1黄铁矿利用过程中区域性T1污染的防治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其他文献
调查显示,新疆南疆地区居民法律意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城乡之间以及不同民族之间居民在法律知识水平、维权能力、法律信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其法律意识受经济水平、民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是不容忽视,在一些财政收入较低的地区甚至起到了
针对煤粉炉内钙基固硫剂燃烧脱硫率低的难题 ,研究了 W型火焰煤粉炉一次风燃烧区域烟气温度和烟气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在研究添加剂量和添加方式对燃烧脱硫率影响的基础上 ,
福建省具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优化海西城市结构、创新海西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打造海西城市品牌等,从而提升海西城市竞争力。但海西城市在
第一部分远处转移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目的远处转移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但远处转移的发生机制及远处转移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并未清晰阐明
层裂是材料在高速冲击下发生的极端失效现象,广泛存在于军事、航空航天以及各种工程领域,因而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自Hopkinson于1914年首次发现层裂现象以来的百余年里,诸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检测技术,对自交不亲和的杏李品种‘风味玫瑰’白花及异花授粉(‘风味玫瑰’ב恐龙蛋’)的花柱进行差异性蛋白质组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花授粉与
2009年是中国期货市场取得辉煌成绩的一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市场和全球第一大农产品期货市场。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指数期货上市交易,中国
房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与房屋有关的财产权是不可替代的基本权利。从有人类文明开始,房屋便成为人类生活资料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业已成为一种生存权象征,所
<正>李商隐的无题诗被称为唐诗一绝,留在世上的十六七首,几乎每一首都有名句流传,人们常常在那些诗句里寻找,留给我们那般迤逦、这样美好的作者会是什么样的?李商隐,他的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