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球-AGS协同体系促进污泥颗粒化的研究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aost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氧颗粒污泥(AGS)技术作为服务“双碳”战略最具潜力和应用前景的前瞻性技术之一,具有优异的沉降性能、高效稳定的污染物去除能力等优点,但培养时间长、运行过程中易失稳等问题是导致其在实际工程推广应用中受限的主要技术瓶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实了菌丝球可有效促进好氧污泥颗粒化进程,考虑好氧颗粒污泥本身在污泥颗粒化及稳定运行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本文拟开展菌丝球-AGS协同体系促进污泥颗粒化的研究,基于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的整体要求,从菌丝球-AGS协同体系结合调理剂投加配比、曝气强度及污泥沉降时间的优化等不同角度,考察污泥特性、污泥颗粒化进程、系统污染物去除效能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运行参数的互作效果与协同作用,探讨菌丝球-AGS协同体系促进污泥颗粒化的响应机制,进而建立好氧污泥快速颗粒化的优化运行策略,为AGS的快速形成及现有活性污泥运行工艺的颗粒化改造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1)应用四种不同投配比例进行实验,发现高投加配比条件下并未表现明显优势,且有悖于节能降耗的整体要求。使用调理剂为V颗粒种泥/V30min沉降污泥=30%即84m L、V菌丝球/V30min沉降污泥=30%即84m L、体积比5‰的生物絮凝剂即14m L、0.5g/L的活性炭粉末即1.4g的低配比模式菌丝球-AGS协同体系可以促进颗粒的快速形成,末期污泥特性及去除效果良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同时在25天内驯化得到好氧颗粒污泥。(2)应用两种不同曝气强度进行实验,0.2L/min的低曝气强度可保证低配比菌丝球、AGS等调理剂完成载体作用至诱导作用的转移,而高曝气强度影响调理剂作用的同时导致反应器运行能耗升高,增加运行成本。实验结果表明低配比、低曝气模式菌丝球-AGS协同体系更适宜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形成,在第17天时开始出现颗粒,体积平均粒径约242.893μm,同时保障了启动期的出水运行效果及颗粒稳定性。(3)应用两种不同沉降时间进行实验,低沉降时间5min条件相较于高沉降时间10min条件,颗粒形成速度显著上升。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低配比、低曝气、低沉降时间模式菌丝球-AGS协同体系可在第17天时形成大量小型好氧颗粒污泥,第25天体积平均粒径升高至837.430μm,沉降性能良好且出水水质指标优良,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结构紧实、形状均匀,稳定性强,同时颗粒也有效富集了Thiothrix、Acinetobacter、Zoogloea等菌群,提高了颗粒的絮凝性能,同时兼具脱氮及聚磷能力。总结得出了低配比、低曝气、低沉降时间模式菌丝球-AGS协同体系促进污泥颗粒化的整体优化运行策略,应用此策略可有效加速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同时保证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金鲳鱼肠道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筛选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良。利用含有1%碳酸钙的MRS固体培养基筛选出能够产生溶钙圈的菌株T2-B-3,通过革兰氏染色、接触酶试验、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T2-B-3进行鉴定,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改良其发酵工艺。经过鉴定,菌株T2-B-3为戊糖片球菌,并确定菌株的发酵工艺最优条件:发酵温度为37℃、初始pH为6.5、发酵时
期刊
有机废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如染料)具有色度大、毒性高和难降解等特性,若直接排放会危害人体健康并且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如何有效处理这些有机物成为了众多研究者共同面对的难题。目前,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法因为可以产生氧化能力强的硫酸根自由基(SO4-·)而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石墨相氮化碳(g-C3N4)因为独特的结构和良好的稳定性而被用于负载金属氧化物,在高级氧化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g-C3N4负
学位
磷酸盐氧同位素(δ18OP)比值是追踪水生生态系统中磷(P)来源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有效工具,但是现有前处理方法面临方法适用性差,方法繁琐以及样品采集量大等弊端。本文利用原位富集采样技术优化现有前处理方法,通过磷酸盐选择性吸附材料的制备与优选,磷酸盐原位富集毯的制备、参数优化以及后续纯化流程的优化,最终构建适用于内陆水体的磷酸盐氧同位素前处理方法,提高了方法的适用性以及便捷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
学位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可溶性有机质(DOM)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水环境中最大的溶解有机碳贮库。本研究以白洋淀水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实验分析和控制实验等手段,揭示典型浅水湖泊——白洋淀CDOM的光学特性、空间异质性、时间差异性和主要来源。首先,本文应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紫外可见光光谱吸收分析法,对夏季白洋淀水体中CDOM物质的种类、含量以及丰度进行了测定,并对白洋淀水
学位
期刊
发酵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章从乳制品发酵方面、植物蛋白饮料加工方面、酿造工业方面、发酵香菇方面、改善蛋鸡饲养方面和发酵蛋制品的研发方面、发酵肉制品方面、发酵果蔬制品及谷物制品加工方面对乳酸菌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未来,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文章能够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聚苯并咪唑(PBI)后交联改性膜已被用于液体分离领域,膜材料的开发与设计需要对其结构、性质及分离过程有系统性的理解与认知。由于实验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关于交联膜的分离过程及其分离机制的理解不够深入。为此,本文提出用于构建后交联改性膜的分子模拟方案,基于溶解扩散理论,研究了交联PBI膜内醇-水分子的扩散与溶解过程,探索了交联结构对膜分离过程的影响,揭示了交联PBI膜选择性的增强机制。首先,本文以对二氯
学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近年来暴露于水环境中,且在环境中能够长期存在,属于持久性污染,常引起生殖损伤、发育障碍、癌症和一些代谢紊乱,对人体健康和生态风险存在潜在威胁。本研究采用UV/Na Cl O联合消毒技术去除水中的DBP,在满足消毒指标的同时评价该技术对DBP的去除效果动力学及其机制,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利用UV/Na Cl O联合技术降解DBP溶液,考察不同
学位
本文从乳酸菌的培养条件和鱼骨发酵条件两方面研究,考察不同培养时间、不同培养温度以及不同摇床转速等培养条件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通过考察不同发酵时间、温度、不同乳酸菌接种量以及不同摇床转速等发酵条件对鱼骨发酵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制定最佳发酵条件。综合考虑将培养时间8 h,培养温度40℃,摇床转速180 r/min设定为乳酸菌最适生长条件。结果发现在发酵时间16 h,接种量8%,发酵温度40℃,摇
期刊
电致变色窗是一种新型智能窗,可通过外接电压调节透光率改变颜色,进而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部热辐射,减少内部热扩散。以此特性电致变色窗可以降低建筑夏季的制冷能耗,提高自然采光和视觉舒适度。为确定电致变色窗在寒冷地区的节能效果,本文联合使用Energy Plus和Simulink软件,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遗传算法的电致变色窗控制阈值优化模型。并对本文使用的建筑模型从总负荷、总耗电量和不同朝向的耗电量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