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论衡》评价述论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论衡》产生以来,历代对《论衡》的评价构成了一部《论衡》评价史。《论衡》的声誉时而上升,被誉为天下奇书,时而下降,被斥为背经离道之作。清代人对《论衡》的评价是《论衡》评价史上有特色的一段,这突出表现在对《论衡》思想的评价“毁大于誉”和对《论衡》文章的评价“毁誉参半”的特点。本文以清代《论衡》评价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清代《论衡》评价情况的梳理,总结清人评价《论衡》的特点,并结合清代的政治、文化背景作了分析论述。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三方面内容:一是介绍王充及《论衡》的概况;二是大致梳理《论衡》的研究概况;三是说明了本文的写作缘起和研究范围。 第二章是分析清人对《论衡》思想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论衡》思想评价的内容;一是对《论衡》思想评价的特点和原因分析。清人对《论衡》思想评价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对《论衡》“非圣”、“不孝”的严厉批评、对《论衡》理性精神的肯定和对《论衡》思想归属的疑惑。统观清人对《论衡》思想的评价,有毁有誉,而且是毁大于誉,这种评价特点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本章的最后一部分围绕这个问题重点剖析了清人对《论衡》思想评价毁大于誉的原因:首先,《论衡》的思想与清朝的正统思想背道而驰;其次,在清代学者心目中,王充是一个不孝之人;第三,在《论衡》“非圣”问题上的辩解,并没有脱离儒家思想的轨道,本质是对《论衡》“非圣”的不满;第四,历史的进步使得清人对《论衡》的理性精神给予肯定。 第三章是分析清人对《论衡》文章的评价。这一部分首先概述清代文章观概况,然后梳理清代人对《论衡》文章的评价,指出清人对《论衡》文章评价“毁誉参半”的特点。最后结合清代文章观概况分析了这种评价特点产生的原因:否定的评价主要是受钦定作文法则和主流文章观的影响,肯定的评价则与近代西方文学的传入有关,也有一些人将《论衡》视为古典著作而肯定它。
其他文献
孙自强,1965年生,山东诸城人。1986年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研究生课程班。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水画创作研究班。现为中国美协会
宋代《诗经》学自北宋欧阳修以后,即以反对《诗序》,反对毛《传》、郑《笺》为主。“说者益多,同异纷纭”,学者莫衷一是。有鉴于此,吕祖谦博采诸家,择其精要编纂《吕氏家塾读诗记》
学位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历史文献,它比较真实的记录了先秦时期的历史史实,其提供的历史史料是《春秋》和《左传》等历史文献所不能代替的。
学位
采用阻抗分析法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主动隔振仿真研究,建立双层隔振系统数学模型,并编程进行求解与仿真.在该模型中引入反馈控制环节,从而得到双层主动隔振系统数学模型.分别
《水浒传》中有许多故事类型,每个类型的故事对小说叙事及文化研究都有一定意义。其中,诸种“赚上梁山”型故事的相似性是比较明显的,这是小说“故事类型化”现象的典型个案。但
学位
苏曼殊是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难以忽视的话题。一直以来,人们在研究苏曼殊的时候,普遍存在选择性论述的倾向。一方面,在苏曼殊的全部艺术中,作出“诗优于画,画优于小说’’的区分,研究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