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盟作为目前最大的超国家政治、经济实体,在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划分历史阶段的方式,对不同时期欧盟教育政策的社会背景、内容、特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可以获得对欧盟教育政策的一种整体性认识,进而挖掘欧盟教育政策发展的内部机制和逻辑。同时,通过对当前欧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加以梳理和反思,可以对欧盟教育政策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前瞻。基于这两个研究目的,对欧盟教育政策进行的考察和分析主要围绕这样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欧盟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次,各阶段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是什么?其影响如何?再次,对欧盟教育政策未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会导致欧盟教育政策走向何方?具体而言,从二战结束到1957年,作为欧盟主要成员国的英、法、德、意等民族国家强化中央或地方政府对教育的管理权,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与研究职能的同时重点发展职业教育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这些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对欧盟教育政策的萌芽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一时期真正意义上的超国家层面的欧盟教育政策并没有出现,而是处于孕育之中。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欧盟教育政策的真正肇始。自此至1986年《单一欧洲文件》的签署,欧盟教育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产生时作为经济政策的附属而隐性生存到独立于社会、经济政策的显性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与其他社会领域的政策相比,这一时期教育政策尽管在数量上有明显增加,但仍处于整个欧盟政策体系的边缘,而且大多停留在静止状态,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尽管如此,其作为一种现实存在,在帮助成员国摆脱经济危机并制定本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同时还为欧盟教育政策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986年到2000年,欧盟教育政策开始从边缘向欧盟政策体系的中心迈进,其政策内容在三方面表现了这种动态变化:第一,拓展及细化职业教育;第二,强化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及流动;第三,落实教育的“欧洲维度”。这一时期欧盟教育政策的特征也十分明显,主要是:政策目标侧重于政治服务;政策执行由“软性”向“硬性”转化;政策内容则十分关注教育质量。这些变化使得这一时期欧盟教育政策的影响也不断提升,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鼓励和推动了成员国的教育决策;提升了欧洲工业化的竞争力;扩大了欧洲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改变了欧洲大学校际合作的管理模式;促进了欧洲身份认同。从2000年至今,欧盟教育政策的总体特征是走向全面治理,具体表现为政策目标的欧洲化、政策内容的综合化和政策实施的强势化。但是,由于欧盟作为一个超国家联合体在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领导地位的合法性遭到质疑,欧盟通过其教育政策对欧洲教育的干预和影响只能是在“鼓励、协调和建议”的权限范围内的软性治理。因此,当前欧盟在教育方面的一项主要治理策略就是通过具有软性色彩的终身学习政策的逐步推进和完善,实现对成员国教育活动的干预。面对整个欧洲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欧盟政治信度持续下降,主权债务危机和欧元危机并发而文化同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冲突又日益严重等因素对教育及教育政策提出的严峻挑战,未来的欧盟教育政策仍将循着软性治理的道路继续发展,并将突出四种发展趋势:第一,追求政治认同;第二,兼顾质量和效率;第三,消弭差异推进均衡;第四,以终生学习计划带动教育的全面治理。概而言之,从正式产生开始,欧盟教育政策经历五十六年(1957—2013年)的发展,其意义和价值在整个欧盟政策体系中逐步得到认可和强化,实现了从最初附着于经济政策的隐性生存状态到当下致力于欧洲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软性治理状态的历史演变。由于欧盟当前面临的诸多危机和挑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欧盟教育政策仍将保持这种软性治理的发展态势,并从政策目标、内容和实施手段等方面进行自我调适以应对这些危机和挑战。因此,从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来看,这一研究过程和结果在理论上一方面可以改变已有研究横向整体描述有余而纵向历史梳理不足、政策内容局部挖掘充分而整体相关性研究不足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以在研究路径上为对欧盟教育政策的探讨提供一种历史分析和阐释的范式。而在实践上,除了可以为我国教育政策中的问题解决提供依据、借鉴和参考,还可以为类似的区域研究,特别是区域教育政策研究提供一种研究的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