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样肉芽肿恶性T细胞亲表皮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 MF)为最常见以及最具代表性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CTCL),早期常可见不同程度的亲表皮现象,即恶性T细胞不同程度地侵入表皮,对诊断有较大提示意义,随病情进展多逐渐消失。目前对此现象产生和维持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为角质形成细胞表达的趋化因子及淋巴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二为表皮内的朗格汉斯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相互作用。目的:了解Th1型趋化因子受体CXCR3和朗格汉斯细胞在不同分期蕈样肉芽肿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蕈样肉芽肿亲表皮性机制。方法:选取16例正常对照,16例非肿瘤期和8例肿瘤期蕈样肉芽肿皮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CR3和CD1a在不同期别蕈样肉芽肿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亲表皮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CXCR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非肿瘤期MF表皮内淋巴细胞的CXCR3阳性率为38.9+20.6%,肿瘤期MF表皮内阳性率17.5±27.6%,两者有显著差异。表皮内淋巴细胞CXCR3阳性率与亲表皮性相关性较强(r=0.56)。非肿瘤期和肿瘤期MF的真皮内CXCR3着色比例均显著高于表皮。2)CD1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常对照表皮内含LC7.3+3.6个/HPF,均匀分布于表皮中上层和基底层。.非肿瘤期MF表皮内含LC10.6+3.2个/HPF,可见于表皮中上层和基底层,倾向于聚集在淋巴细胞浸润较为明显的区域。肿瘤期MF表皮内含LC6.7+2.3个/HPF,分布无明显特征,个体差异较大。非肿瘤期MF表皮内LC数量明显多于肿瘤期与正常对照,肿瘤期与正常对照无统计学差异。表皮内LC数量与亲表皮性无相关性。表皮内LC数量与CXCR3阳性率存在一定相关,但相关性不强。真皮内CD1a着色仅作描述,未行定量分析。正常对照几无着色。非肿瘤期MF皮损真皮内浅层常可见大片团块状着色,肿瘤期MF皮损真皮内亦可见少量团块,明显少于非肿瘤期MF。结论:1)MF中亲表皮现象的产生与Th1相关趋化因子受体CXCR3表达情况有关。2)MF中亲表皮现象的扩展及维持与表皮内的LC数量有关。
其他文献
对于按揭制度性质的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起点,笔者通过将按揭制度与不动产质权、抵押制度及让与担保等相关概念进行对比,认为按揭制度在本质上属于让与担保,但是按揭的性质
利用在河北省赤城县122户林农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林农对林业碳汇的认知、参与意愿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其参与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大多数林农对碳汇交易有较高的认
实践教学是提高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本科生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实验教学中心经过60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验
用人文与自然的观点,对《内经》关于针刺禁忌的理论进行分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将针刺禁忌理论,从具体的部位、具体的疾病升华到人神与自然的高度。论述了精神对气血的导引作
凤凰卫视于1996年3月31日正式开播,它立足香港,以沟通大陆港台两岸三地及全世界的华人为宗旨,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传播给世人,同时帮助所有华人认识纷纭复杂、多
目前抗生素等化学合成类药物添加剂给畜禽、人类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本饲料添加剂以传统的中医药配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灵芝复方饲料添加剂的组方和工艺流程,并
目的 :综述针灸治疗偏头痛近十年临床疗效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 90年代以来大量有关文献 ,从毫针治疗、单穴针刺、头针治疗、电针治疗、针刺配合穴位注射等方面 ,归纳总结针
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利润表在列报项目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利润表结构与内容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