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生存自古以来就与海洋密不可分。探索海洋蕴藏的丰富资源、研究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灾患预测预警、海上军事活动等都与海洋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对海洋环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探索海洋环境的前提是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获取海量的监测数据,而海洋数据的监测载体则是数据获取的基石。海洋监测载体是建立海洋环境实时全方位监测系统的重要成分,是世界上各个海洋大国多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先详细分析概括了传统海洋监测载体类型,对其核心关键技术、技术应用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其成本耗用大、观测范围受海洋环境的限制、灵活性不够等不足之处。海洋动物作为新型海洋监测载体,在海洋探测中有着天然优势,能获取一些人类不能探测到的海量海洋数据。本文在使用Python语言的基础上,通过选取海龟作为载体,分析就海洋温度方面的监测数据,论证了海龟作为海洋监测载体进行海洋监测的可行性及海洋动物监测海洋的意义。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引入113只海龟的温度监测数据,用GPS进行位置修正并剔除了 50%的遥测数据。比较海龟原始下潜和上浮数据,证明用上浮数据作为遥测数据的好处,并证明遥测数据在海洋温度-深度上模拟准确性,分析了海龟采集数据时间为三个月,采集频率平均为1.12次/天,且大部分时间都下潜到海洋底部。2)引入渔船数据,将渔船数据与海龟的剖面数据进行温度-深度上的比较,得出二者平均温差只有0.45℃,且温差波动不大,验证海龟遥测数据在海洋温度深度上记载的准确性。比较海龟与渔船在时空序列上的温差变化,在研究整个剖面温度时,时空对温差都有影响,但在海底,空间是导致温差的主要原因,指明渔船验证海龟数据剖面数据时不同距离尺度和不同时间尺度对温差的影响。3)比较了海龟、渔船和ROMS模型在温度-深度上的剖面数据,指出在水下10~35米范围内ROMS模型模拟的偏差较大,并得出海龟与渔船相关系数为0.751,与ROMS的相关系数为0.589。在分析暴风前后ROMS模型与海龟数据,在水下10米的范围内,海龟与模型数据在暴风后温度降低了,但是在水下10~30米范围内,二者暴风后其温度大部分升高,但是模型偶尔有记录相反,得出ROMS模型对海上恶劣情况模拟不如平静下的好。在分析等温层深度(ILD)时,海龟剖面数据的ILD稳定变化在5~10米,而ROMS的ILD在10~25米之间波动,比海龟的等温层深度要深。这些说明将海龟记录数据应用于ROMS模型上的可行性,并给模型的数据来源和验证提供了一种方法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