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及其哲学意蕴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well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国家建设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把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到台前,“需要”在新时代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本研究着眼于马克思对需要的论述分析人的需要,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指导。马克思需要理论诞生在前工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新的生产方式被广泛采用,新兴资产阶级主导地位得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对资本的追逐让他们加大对劳动者的剥削力度,攫取剩余价值,劳动者的劳动成为商品,人被“资本化”。在思想来源上,黑格尔“需要的体系”中需要的满足方式、费尔巴哈“我欲故我在”中的唯物主义思想、莫尔的“按需分配”思想以及蒲鲁东的需要思想对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人对客观自然物的渴望是需要的内涵表现,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导需要的调节,使之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自主调节的超前性是人的活动的有力推动力。人的需要的发展从生存到生活再到美好生活,以物质需要为基础,逐步推进到对精神需要的追求,再到对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的追寻。马克思为这三种类型需要的实现提出了几种手段,消灭旧式分工、发展科学技术、推行新式教育、消除异化的需要,其实质是通过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提高生产力、激发人的创新能力与革命意识,最终实现需要的满足。马克思需要理论具有十分浓厚的哲学意蕴。从唯物论来看,人的需要的主客体以及满足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体现了唯物论的客观性原则。从辩证法来看,人的需要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需要在能动性与受动性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从价值论来看,要真正理解需要,要从人的类本质着手,实现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实现人的类本质的回归,全面发展的人的回归。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一方面,马克思需要理论对马尔库塞的虚假需要与真实需要、波德里亚的符号需要、赫勒的激进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发展的需要仍然是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构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满足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面临很多困境与挑战,需要我们从文化哲学视角分析现实情况与破局方案。构建这样一个命运共同体并不是仅仅对中国有利,也是让全球人民共同受益的一个的美好愿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全球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带来了文化冲突,学会如何化解文化冲突,如何让全球共同发展,关系到全球人民共同的前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吸收了诸多思想的优点与长处,
学位
家国情怀是蕴藏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价值基因和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最深厚的情感归宿和文化密码。这一贯穿古今、历久弥新的情怀发挥着重要作用,让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告别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让新时代的奋进脚步更加稳健有力。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一直大力推崇家国情怀,在各大重要场合阐释了弘扬家国情怀的价值旨趣和实践路径,并特别强调新时代正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
学位
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做支撑,总需要伟大的精神不断蓄力。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斗争中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这一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和生命力,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强大支撑力。今天,我们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正在向更高层次、更远大的目标进发,更需要传承和弘扬这一跨越时空、历久弥
学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是促使农民形成正确价值取向以及良好精神风貌的思想保障。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愈加重视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的问题。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加强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将主流思想化为农村群众的实践行动意义重大。新时代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总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取得一系列明显成就,众
学位
拥有强大凝聚力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障。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整合了党内思想,统一了全党全社会的认识,在党的凝聚力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历史决议》的通过对新时期党的凝聚力建设具有多重效用。第一,维护党的凝聚力的核心支柱。通过客观评价毛泽东的功过维护其作为党
学位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具有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文化统一战线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统一战线工作要服务大局,广泛凝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发挥凝聚智慧、建言献策的优势。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文化领域抗日救亡力量尚未很好地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尚未为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发挥其最大作用。中国共产党担起民族重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化的新媒体步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流交往,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观念行为,推动着世界经济、政治与文化格局的调整与演变。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新媒体社群的主要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对他们这一群体搞好文化安全意识培育工作,不仅有利于他们不被新媒体的某些嘈杂环境所侵蚀,而且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为国家安全筑牢保护屏障。相反,
学位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积极肯定和深度认同,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自信,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深刻指出高度的文化自信,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特有的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严峻的
学位
“道体”一词并非由朱熹首次提出,在宋代以前就已被道家、道教以及佛教广泛使用,然其含义并不统一,如《老子指归》中的“道体”为道本身,《道德真经广圣义》中的“道体”则多为万物之本原义,佛教典籍中出现的“道体”则多为涅槃或真如义。整理“道体”的相关文本后发现,该词逐渐获得了形上本体义,其哲学内涵也明显增强。在宋代儒学复兴的大背景下,朱熹以“道体”为切入点来辨异端,认为儒家与释、道最大的不同在于儒家并未将
学位
廉与贪腐相对,对于如何防贪治腐、维护政治清明等方面一直受到各界广泛的关注。在船山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中,廉德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但学界对于船山的廉德思想关注度不足,相关研究阙如。王船山廉德思想是对儒家廉德思想的承继与开新,将船山廉德思想与道德心理学之研究视域相结合,并深入发掘廉德生发与培育的本源性依据,不仅是对王船山政治伦理思想的展开和丰富,亦是对儒家廉德思想研究视域的补充和创新,因此研究王船山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