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国货意识形成机理研究:基于“大我-小我-国货”平衡的视角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game1209327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假洋货”和“海外爆买”等现象都表明,在中国社会情境下,消费者购买国产产品的欲望低下、意识浅薄,这将大大降低国民对自主品牌的使用和消费支出,会产生社会购买力流失到海外的情况,将会严重影响国内企业的发展、民族产业的振兴以及国家经济的安全。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供需结构升级,发展国内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国消费者的国货意识,应该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命题,以改善国产产品消费环境,发展扩大国产产品消费市场。  国货意识是消费者的民族情感在消费领域的映射,具有国货意识的消费者会将国产产品与爱国、保护民族企业发展等联系到一起,将外国产品与不爱国、损害国内经济等联系到一起,从而表现出对国产产品的喜爱推崇,对外国产品的抵触。现有研究主要通过对“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量表”的运用来检验影响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国货意识)的前因变量(如爱国主义、社会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敌意等)、调节变量(如文化环境、具体事件等)、控制变量(如年龄、学历、收入等表层个体特征),以及受国货意识影响的后果变量(如国内外品牌偏好、购买意愿等)。现有研究忽视了国货意识形成的自我调控机制,以及深层个体特质(社会情绪、内隐人格等)的调节机制等。厘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学者更进一步理解中国消费者国货意识形成的心理活动过程,也能为国际营销的发展做出创新的理论贡献,同时,对开展中国消费者国货意识引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由于面子观、炫耀性消费等社会规范压力的存在,中国人国货意识的形成意味着他们在态度上实现了由“国货偏见或淡漠”向“国货偏爱”的转变,必然存在“大我-小我-国货”的态度平衡。由此,本文提出了爱国主义情感与国货意识形成之间的自我调控机制和深层个体特质(社会情绪、内隐人格等)的调节效应及其研究假设,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重要研究结论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消费者国货意识形成过程中自我调控的“大我-小我-国货”平衡机制。国家自豪感、民族经济忧患意识以及国家集体自尊对“大我”动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我”动机又对消费者自我肯定程度以及本土品牌满意感与认同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面子观、攀比和炫耀性消费心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大我”动机、本土品牌满意感与认同度以及自我肯定共同对国货意识的形成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二是消费者社会情绪和内隐人格对国货意识形成的调节效应。正面社会情绪对国家自豪感、民族经济忧患意识、国家集体自尊、大我动机、自我肯定程度、本土品牌认同度以及国货意识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同时,正面社会情绪还对“大我”动机、自我肯定与国货意识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内隐人格的渐变论态度对国家自豪感、民族经济忧患意识、国家集体自尊、大我动机、自我肯定程度、本土品牌认同度以及国货意识具有显著的正面调节,对面子观和炫耀攀比心理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渐变论态度还对自我肯定与国货意识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  三是消费者个体特征的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表明,女性的国货意识明显高于男性。消费者的年龄越大,其国货意识越强。公务员及教师相比其他职业人员,有更强的国货意识。另外,由于样本量小及样本数据分布不均匀等原因,没有发现月收入及学历对国货意识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前,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在不断创新,其市场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现代世界经济已逐步步入电子商务时代。现在那些以产品为目的,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正逐步被看重客户和服务的买方市场所取代。因此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其重要渠道就是成功的客户关系营销管理。本文提出了基于RFMD模型、K-Means算法和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的客户关系营销管理框架。首先,对客户关系营销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如关系营销理论、整合营
对电力企业而言,电费回收、电费风险、以及电费账务管理是三个重要的方面,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国家电网公司将精益化管理作为一个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策略,而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仅凭教师的说教与学生的记忆是不够的。还得运用案例导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围绕案例思考交流
维华矿业公司是以开发上海庙矿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煤炭资源为依托,发展其他相关产业的新型国有公司。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煤矿的矿权转让、地质勘探等项目前期工作
学位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核心,而如何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怎样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对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这对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类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反生产行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以及实践者的重点关注,这一类行为的发生给组织的长足发展带来了潜在和现实的危害。如何减少反生产行为的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前人们通过现金支付,而现今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应用下的支付平台即可,这些支付方式的出现着实为人们的消费生活带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的经营环境具有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出现持续经营能力方面的问题。由于上市公司的退市和破产会对投资者以及各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