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不同根除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x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被证实与胃肠内和胃肠外多种疾病相关,根除Hp对Hp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极其重要。在Hp对硝基咪唑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日益上升的背景下,Hp根治率日益下降,国内外共识相继推出了多种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根除方案。但RCT研究对象多来自理想世界人群,结果内部有效性高,但外推性差。真实世界研究(Real-world study,RWS)的对象来自临床的真实世界人群,结果外部真实性好。因此,本文将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不同根除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探究Hp根除失败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根除Hp制定高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Hp专病门诊及部分普通门诊就诊的经13C-UBT的DOB值>6‰或14C-UBT的DPM值>临界值+50%临界值或快速尿素酶试验≥(++)(为排除临界值附近的假阳性)或组织病理学或细菌培养证实Hp阳性、接受Hp根除治疗且同时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包括:(1)在本科室行Hp根除治疗的患者(前瞻性研究);(2)已于外院行Hp根除治疗,在根除治疗结束1月内至本科室就诊的患者(回顾性研究)。2、根除方案:铋剂四联:PBAF、PBFTc、PBAC、PBAL、PBAM、PBATc、PBFC、PBCTi(P抑酸剂、B铋剂、A阿莫西林、F呋喃唑酮、Tc四环素、C克拉霉素、L左氧氟沙星、M甲硝唑、Ti替硝唑);三联(抑酸剂+两种抗生素);二联(抑酸剂+阿莫西林1g bid/tid);其他(不属于上述抗生素组合的铋剂四联、非铋剂四联以及其他不规范方案),疗程为10/14天。3、研究流程:门诊入组行Hp根除治疗的患者,知情并填写问卷调查记录患者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基线资料。Hp根除结束±2天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患者治疗期间的消化道症状变化、不良反应事件及用药依从性情况。已于外院行Hp根除治疗,在Hp根除治疗结束1月内至本科室就诊时记录上述指标。根除结束至少4周后经13C-UBT或14C-UBT或组织病理学评估Hp根除情况,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患者消化道症状及复查结果。Hp复查结果阴性者在根除结束6个月后再次复查Hp。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分类变量用频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X~2检验、校正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多个率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并计算研究因素的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采用双侧检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入组情况:共纳入2504例门诊行Hp根除治疗患者,2237例(89.3%)患者完成了不良反应随访,为不良反应随访数据集。1665例(75.8%)患者完成了根除结束4周后复查,排除267例UBT检测值处于临界值±50%临界值患者,5例未复查再次抗Hp治疗患者。最终纳入1393例符合入组标准及Hp根除标准的完整随访患者。2、根除率及其影响因素:完整随访数据集的1393例患者中,改良意向性(m ITT)分析总体根除率85.8%,符合方案(PP)分析总体根除率88.4%。不同根除方案的m ITT根除率从高到低依次为PBFTc(96.2%)、高效高剂量二联(94.1%)、PBATc(88.2%)、PBAF(87.4%)、PBAM(81.8%)、PBAL(69.0%)、PBAC(68.3%)、其他(61.4%)、PBFC(57.1%)、三联(41.7%)、PBCTi(2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14天疗程、高效高剂量抑酸剂是Hp根除疗效的保护因素,既往有Hp根除史、胶体酒石酸铋、依从性差是Hp根除失败的危险因素。与PBAF方案相比,PBFTc方案根除失败风险更低,PBAC、PBAL、PBFC、PBCTi、三联、其他疗法方案根除失败风险更高。3、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不良反应随访数据集的2237例患者中,18.2%(407例)患者至少出现一种不良反应事件。恶心/呕吐(5.4%)、头痛/头昏(3.4%)、腹痛/腹胀(3.0%)、口干/口苦(2.1%)、腹泻(1.8%)最为常见。多数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77.8%),3.6%(80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总体依从性为96.0%。不良反应开始出现时间平均为3.6±2.7天,持续7.4±4.0天,大多数停药后逐渐消失。不同根除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PBFC(53.3%)、其他(34.4%)、三联(32.7%)、PBAM(32.3%)、PBCTi(29.6%)、PBAC(21.4%)、PBFTc(19.4%)、PBAF(14.3%)、二联(12.0%)、PBATc(7.7%)、PBAL(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是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依从性差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与PBAF方案相比,PBFTc、PBAC、PBAM、PBFC、三联、其他疗法方案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高。4、半年复发率:半年后Hp复查随访率29.1%(280/961),4例患者复查阳性,半年复发率为1.43%(4/280)。结论:1、同时含两种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组合的铋剂四联和高效高剂量二联方案可获得较高的Hp根除率。2、性别、既往Hp根除次数、根除方案、疗程、抑酸剂剂量、铋剂类型、依从性是Hp根除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3、Hp根除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通常症状轻微,停药后消失。性别、根除方案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正>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下学校去检查,进入校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有多少学生向他问好,就是统计学生的“叫人率”。他说:“学校管理,要从细微处看起。”因为从学生向长辈问好这个细节中,就可以看出学校礼貌教育的普及程度,可以分析出学校教育管理质量,看出学校的校风、教风。可见,构建精细化的管理品质,是创设一流学校的必要条件。
期刊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难治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吴深涛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络病"范畴,其病机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浊热、阴寒久酿成毒,痹阻脉络为标。脉络瘀阻贯穿疾病始终,治疗上主张"早期治络,全程通络",临证擅用解毒通络药、养正荣络药,屡起沉疴。
当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临时因公出国经费、接待费、培训费等一系列差旅费的管理新规,虽然差旅费在各项费用支出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要把差旅费报销当作重点改革的切口。实际上,差旅费关系财政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的调整,只有加强差旅费的内控管理和报销监管,才能完善事业单位内部财政框架,确保公开透明,杜绝在差旅费切口上出现违法乱纪等腐败行为。
中小学教师的网络安全素养已成为影响学生网络安全素养和国家安全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阐述中小学教师网络安全素养的内涵,以武汉市为例,调查分析区域中小学教师网络安全素养现状,以此提出:重视中小学教师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网络安全培训、制定提升中小学教师网络安全素养的激励措施等策略。
通过蛋白质组学筛选和研究番红花花蕊分花期差异蛋白的变化,旨在揭示番红花花蕊分化的内在分子调控机制。利用MALDI/TOF/TOF-MS/MS质谱鉴定与分析技术筛选与鉴定番红花花蕊分化期的差异蛋白,结果表明:75个差异表达蛋白得以鉴定,分析其可能的功能后构建了番红花花蕊分化的分子调控模型,其中,糖代谢途径为分化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氨基酸代谢中的甲硫氨酸t RNA连接酶、精氨酸酶等可能与细胞分裂素
课程融合是新时期课改的一种方式。依托科学课程,融合数学知识,让数学知识在有趣的科学实验和理论情景下去发生、去理解、去拓展。一节课,既解决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也经历了科学探究式的、生动的数学化体验,这样的体验让数学课价值倍增。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始终伴随着科学教育的持续革新。早在2009年,多个国家的10位专家在苏格兰召开的研讨会上提出了14个科学大概念。由于科学大概念是既基于具体知识点,又能统领知识群的新概念形态,因而强调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整体的大概念教学形态应运而生。其在建构结构化的学科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据此,本文对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进行初步探讨,并以高中物理物质观教学为例加以具体说
新一轮课程改革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生物学试题的命制提供依据。作为大规模选拔性考试,高考在为高等学校选择优质生源的同时,具有立德树人和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高考试卷是如何体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类型的试卷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有何共性和差异?因此,基于《新课标》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
中国陆相盆地地质条件复杂,地面条件十分苛刻,加之国内常规钻井、压裂工艺周期长、开发成本高、核心技术未突破等原因,导致我国的页岩油发展较为滞后。如何加快页岩油商业发展,全力打造页岩油这一新的战略增长点,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平稳发展的重中之重。介绍了页岩油储量及分布、形成机理及资源类型,详细论述了国内外页岩油勘探与开发现状,着重总结了勘探与开发页岩油的关键技术,并指出其当前在潜力认识、技术装备及经
将资源保存理论应用于青少年学习倦怠发生机制的探索中,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心理韧性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114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不仅直接正向预测中学生的学习倦怠,而且通过生命意义感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2)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受到心理韧性的调节。结合该结果,从“资源消耗”的视角理解青少年学习倦怠的发生机制,探讨对实践预防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