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B3对结直肠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_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的死亡率很高,而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没有任何测试或生物标志物能精确地预测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因此,提高预测侵袭转移的手段是十分有必要的,鉴定生物标志物,监测结直肠癌的转移将使医疗个性化,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CREB3(也称Luman或LZIP)是CREB3亚家族转录因子的原型,是一种bZIP转录因子,它不仅参与了内质网应激和未折叠蛋白反应,而且还在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迁移以及癌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CREB3能与转录共激活子HCF1,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CC趋化因子受体,和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相互作用。还有研究指出CREB3可能与乳腺癌细胞、宫颈癌细胞的转移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研究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提高预测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手段。方法:(1)用表达谱芯片检测结直肠癌FFPE组织中mRNA表达谱的差异。(2)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3)QPCR检测三株结直肠癌细胞(分别为HCT116、SW620和SW480)中CREB3的表达。(4) Transwell法检测三株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能力。(5)免疫细胞化学对SW480细胞中的CREB3进行定位。(6) QPCR法检测三株结直肠癌细胞中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如:TWIST1、β-catenin、MMP9和MMP2。(7)siRNA法瞬时干扰SW480细胞中的CREB3后,QPCR检测转移相关基因(TWIST1、β-catenin、 MMP9、MMP2)的表达。结果:(1)芯片结果显示,有远处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转移癌灶中,CREB3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原发癌灶;在复发患者的复发癌灶中,CREB3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原发癌灶。(2)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转移组患者原发灶和癌旁组织中的CREB3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患者的原发灶和癌旁组织。(3) QPCR结果显示三株结直肠癌细胞中SW480细胞中CREB3的表达最高。(4)三株结直肠癌细胞中SW480细胞的迁移能力最强。(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在SW480细胞中CREB3主要表达在胞浆,少量表达在胞核。(6) QPCR显示三株结直肠癌细胞中与转移相关的几个基因如β-catenin、MMP9和MMP2在SW480细胞中的表达最高,趋势与CREB3相同。(7)瞬时干扰SW480细胞中的CREB3后,QPCR结果显示MMP2的表达显著下降,Twist1、β-catenin和MMP9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CREB3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转移相关,CREB3可能通过MMP2的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
其他文献
全面预算管理从高校的战略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是促进高校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管理手段。本文从高校预算编制、流程优化及高校信息化几个方面阐述了大
作为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的一种,精益生产方式在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今天,我们越来越关注精益生产方式,世界各国许多企业都在仔细的学习精益生产方式,但
文章依据"互联网+"时代企业培训的发展趋势,创建了邮政企业培训资源生态系统模型,并从培训资源进化、资源种群规划和资源建设环境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邮政企业培训资源建设的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批准的用于治疗严重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该药由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和新一代β-内酰胺酶抑制药阿维巴坦组合而成。
人物姓名的避讳,主要有三种。“国讳”要避讳的主要是皇帝本人的名字;“家讳”是仅仅限于亲属内部的避讳;“圣讳”是避周公、孔子一类圣人的名字。
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临床分型及治疗。本病的确诊应与其它类型的眩晕性疾病: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头痛性眩晕、庭神经元偏前炎及半规管裂综合症等
由于冲压加工技术的优点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冲压加工的特点、基本工序、对材料的要求、应用及其发展做了简单的介绍,并详细介绍了冲压加工技术在口子窖包装盒生
<正>一、培训资源的内涵 培训资源是现代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一切可资利用的软件与硬件的统称。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深入人心,
<正>2015年2月25日美国FDA批准新型抗生素药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复杂性腹腔内感染(c IAI)及复杂性尿路感染(c UTI),适用于治疗方案有限或无可选治疗方
川南深层页岩地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地应力非均匀性强,钻进过程漏失严重,破裂压力预测困难,在进行深层页岩微观组构观测和宏观力学实验的基础上,测试了深层页岩的各向异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