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elmholtz自振腔抑制超临界CO2管内传热恶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mum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余热回收利用率是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跨临界CO2朗肯循环系统在此方面显示出较大的应用潜力。作为该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气体加热器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严峻的挑战。当CO2工质在气体加热器内被加热至拟临界点附近时,受流体热物性参数非线性剧烈变化以及浮升力和热加速效应的影响,在高热负荷条件下易发生严重的传热恶化。而传热恶化的发生会导致系统热效率降低,同时也会加速管道热腐蚀,危害系统运行安全。因此,设计性能更为优越的换热结构是提高系统循环效率与保障系统运行安全的关键。Helmholtz自振腔是一种两端开孔、四周封闭的具有一定结构参数的圆柱形腔体,其内部流场在无需另加激励下便可产生脉动流,属于无源强化传热的流体机械部件。因此,提出基于Helmholtz自振腔产生的脉动流来抑制超临界CO2在竖直均匀加热圆管内的传热恶化,并以光滑管(ST)与带Helmholtz自振腔的光滑管(THO)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流体相似网络理论,设计并加工了适用于抑制超临界CO2管内传热恶化的Helmholtz自振腔,搭建了基于Helmholtz自振腔的超临界CO2流动与传热实验台,然后在加热段内径4 mm,压力8.0 MPa,质量流速144~750 kg/(m~2·s),进口温度15.0~25.0℃,热流密度23.0~128.0 k W/m~2,入口雷诺数6.6×10~3~4.5×10~4的运行参数范围内,对超临界CO2在ST与三种THO内的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2)基于以上研究,发现质量流速对THO抑制超临界CO2传热恶化的效果影响较大。当质量流速大于350 kg/(m~2·s)时,THO可有效提高超临界CO2管内对流换热强度,其局部强化传热比(Nux,THO/Nux,ST)可达9.86。此外,在本文Helmholtz自振腔结构参数范围内,腔体下喷嘴直径对管内超临界CO2传热特征的影响较大。当质量流速为400 kg/(m~2·s)时,上、下喷嘴直径分别为2.0 mm和1.8 mm的Helmholtz自振腔的综合传热性能评价因子可达3.09。(3)对比分析了超临界CO2在THO与ST内所受浮升力与热加速效应影响的大小,结果表明THO内的浮升力效应明显减弱,明晰了THO抑制超临界CO2在加热管内发生严重传热恶化的机理。综合考虑了CO2热物性参数以及腔体结构参数的影响,提出了基于Helmholtz自振腔的超临界CO2管内传热关联式,其中有99.1%的数据点与关联式的偏差在±20%以内,具备较高的精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工业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提升,同时诞生了诸多环境污染问题。传统能源大量使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向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转型迫在眉睫。环境污染问题中,工业废水污染是主要问题之一。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能高效利用太阳能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钢铁生产行业也是废水及CO2排放大户。因此,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在解决冶金行业存在的废水、CO2排放等问题也具有较好
学位
微弧氧化(MAO)技术对环境友好、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于改善镁合金表面的耐蚀性和耐磨性。然而,由于反应过程中热应力不均匀导致在镁合金表面生成的MAO膜层中含有大量的微孔和微裂纹,致使陶瓷相膜层具有较低的致密度并且内外层致密度不均一;同时其表面存在的大量微孔和微裂纹也为腐蚀介质的浸入提供了通道。因此本文针对AZ31镁合金MAO膜层表面和截面致密度变化对耐蚀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展开了系统的研究,特别在截面
学位
非金属夹杂物是影响轴承钢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高端轴承钢的生产工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钙处理、镁处理和稀土处理是当前三大主要夹杂物变质手段,后两者对于不能进行钙处理的轴承钢中夹杂物的控制极其重要,须开展深入且系统的研究。本文以GCr15轴承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室研究,对稀土和镁处理钢中夹杂物的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对稀土镧与氧化铝坩埚间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讨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到
学位
随着高炉炼铁工艺的发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推进,以焦炭为核心能源的高炉炼铁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炼焦煤进口受限且价格攀升,造成炼铁生产成本升高。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提高肥煤和焦煤在配煤中的比例生产高质量焦炭,这与我国优质炼焦煤资源稀缺形成巨大供需矛盾,面临不可持续性发展风险。如何既能生产满足高炉炼铁需要的高强度冶金焦炭,又能降低对优质稀缺炼焦煤资源的过度依赖是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
学位
高钛高炉渣通过“高温碳化-低温选择性沸腾氯化”工艺提钛后的尾渣中氯离子含量高,需要经过脱氯处理后才可资源化利用。采用空气携水对流撞击热态尾渣开展流态化处理,在尾渣微界面形成过热沸腾协同高效脱氯反应过程中,水-渣界面行为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将液固微界面作用区域放大的可视化模拟实验和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研究对脱氯反应有重要影响的水滴撞击灼热尾渣表面的动态行为、铺展特性。首先,搭建了便于观测的可视化平台,
学位
随着我国蛋氨酸工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其生产中间体的丙烯醛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丙烯酸废水。焚烧法处理丙烯酸废水简单高效、及时彻底、容易实现大规模工业化,但仍然普遍存在着焚烧炉结焦结渣的难题。为减轻输送管道和泵的腐蚀,酸性废水在焚烧前通常加入Na OH中和,这不可避免带入碱金属盐类,更加重了焚烧炉的结焦结渣,对废水的高效清洁处理和焚烧炉运行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选择2 t/h
学位
目前,全世界每年的氢气需求量为5000万吨,其中96%以上氢气来源于传统能源的化学重整,仅有4%来源于电解水。然而采用电解水制氢才是应对未来化石燃料枯竭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但目前电解水制氢过高的成本严重阻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所使用电解水制氢电催化剂性能低且不稳定,从而导致电解过程能耗居高不下。因此发展高效、稳定、低成本的非贵金属电解水制氢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发现,
学位
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15%,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炉渣蕴含丰富的余热资源。现有处理高炉渣的水淬法存在无法回收余热、消耗大量水资源、排放有害气体等缺点。离心粒化余热回收法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高炉渣处理新工艺。但是,适应工业应用场景的高温熔渣离心粒化性能及粒化器热防护等问题仍有待探究,这使得该技术还未实现工业化应用。因此,本文针对较高流量下高温液态高炉渣离心粒化机理及规律开展实
学位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热舒适性的期望随之提高,空调系统能耗也随之不断增加。于是,寻求兼顾热舒适性和节能性的空调系统是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此外,睡眠作为人们在建筑中最重要的行为状态,实际人体睡眠时需要综合考虑室内热环境与床褥微气候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所以本文对使用局部辐射顶板调节人体睡眠空间热环境的个人舒适系统(R-PCS)作用下的人体覆被时热舒适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分别
学位
当核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时,堆芯可能会因为冷却不足而发生熔化,高温熔融物最终可能迁移至下封头并形成具有内热源的熔融池,通过堆腔注水淹没下封头外表面可以实现熔融物堆内滞留IVR(In-Vessel Retention)。在压力容器外部冷却ERVC(External Reactor Vessel Cooling)技术实施过程中,熔融池在内热源和外冷却的共同作用下在内部会形成高瑞利数的自然对流。熔融池的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