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文学的辩证意象——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空间传统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0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0年代末期,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将空间纳入思考社会问题的框架之中,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由“空间中的生产”转变为“空间的生产”。与此同时,米歇尔·福柯也从微观层面思考了在现代社会权力、知识与空间三者间的关系,揭示了权力如何在主体建构过程中利用空间发挥作用。在这两位奠基性理论家的影响下,安东尼·吉登斯、曼纽尔·卡斯特、皮埃尔·布尔迪厄、戴维·哈维、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爱德华·索亚等理论家开始将空间作为审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重要维度。1980年代末,西方学界各学科开始发生一种从关注时间转向关注空间的话语范式转型。在此过程中,空间研究方法和视角也被文学与文化研究领域广泛接受,空间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批评形态迅速兴起并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空间理论在2000年以后传入中国,并迅速在地理学、建筑学与社会学领域被接受。从2004年开始,空间理论的概念方法被引入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从空间维度研究文学问题、解读文学作品一度成为学界的热点之一,空间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批评形态被移植到中国当下的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种移植的后果现在已初露端倪。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批评并非唯一的空间批评形态,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尚有现象学空间批评与形式论空间批评这两种批评形态,如果不区分清楚,势必出现混淆和指代不明的情况。其次,它忽略空间理论与空间批评作为一种极具实践性的批判理论在其原初语境中的实践性特征,使中国的空间批评如入无物之阵,陷入一种纯理论的虚无之中。第三,它忽视了在西方空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空间理论在文学研究领域内衍生的批评形态,而且其本身也作为空间理论的有机构成部分促进了“空间转向”这一学术范式转型。最后,它没有注意到空间批评作为一种批评形态在西方学界自有其学术传统,早在列斐伏尔、福柯开始思考空间问题之前,本雅明已经从城市对文学的影响角度开始空间批评实践。   本文的思考从上述空间批评理论与实践断裂之处开始,试图重新勾勒空间批评这一批评形态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史中的演变谱系。同时,本文力求通过对本雅明、威廉斯、詹姆逊与哈维等四位批评家的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的剖析,探寻隐藏在这一批评传统的不同呈现形态下的深层线索,重新图绘空间批评这一追求政治与美学融合以发挥社会批判功能的批评传统的空间地图。   本文的研究按照历时性顺序展开,全文总体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本文选题的研究对象、范围、必要性与可能性。首先,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学批评实践与乌托邦蕴涵等三个层面的共性与差异性出发论述本文缘何选择本雅明、威廉斯、詹姆逊和哈维等四位理论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次概述本选题的国内研究现状,从其断裂之处与碎片化特征入手说明本文研究的目的、前提与理论起点。最后阐述本文的思考在当下城市化与全球化语境中的实践意义与全文的逻辑架构。   第二部分为论文主体,总共由五章构成。本论文主体从逻辑上分成三个各自独立但又内在关联的板块。第一章单独作为第一板块,概述本文写作的整体思想语境--“空间转向”何以发生,以及20世纪西方三种空间批评话语范式,阐明作为一种独特批评模式的空间批评既受到“空间转向”的影响,但同时又是“空间转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间性关系,并试图进一步确定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批评的理论坐标。第一节阐述空间转向这一学术界话语范式转型得以发生的历史语境与思想根源,说明空间理论是特定历史境遇中在多种思想传统的合力影响下形成的具有实践性特征的理论话语。第二节概述20世纪现象学空间批评、形式论空间批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批评等三种不同的空间批评话语的兴起与代表性理论家,展示其理论旨趣与实践的差异性,以确定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批评的理论坐标。   论文主体的第二板块由第二章与第三章构成,论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本雅明与威廉斯通过对文学的空间解读如何来实现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本身的批判。   第二章阐述本雅明的空间观及其从19世纪巴黎城市空间出发,对波德莱尔诗歌的空间解读。第一节从本雅明本人独特的城市体验、超现实主义理论与实践对他的启迪以及他本人试图将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犹太神秘主义相融合的美学追求等三个方面论述本雅明缘何开始空间思考。第二节通过对“辩证意象”与“文学蒙太奇”这两个轴心概念的阐述,说明本雅明如何试图通过空间思考达到一种总体性救赎。第三节论述本雅明如何通过对波德莱尔的作品中的“游荡者”与“人群”等城市意象的空间解读来阐明19世纪巴黎的现代性,实现对现代城市中资本主义商品化带给人的异化的批判。   第三章论述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及其对英国文学的空间批评。第一节主要从其观点如何形成,文化唯物主义对文化的三种区分与“情感结构”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等问题论述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第二节从威廉斯对英国现代文学中关于“乡村”与“城市”这两个对立的空间意象的解读,及其对资本主义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与“城市”的空间意象如何辩证呈现的文化唯物主义思考和分析中阐述他的具体空间批评实践。   论文主体的第三板块由第四章与第五章构成,主要论述在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后现代社会“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詹姆逊与哈维对资本主义的空间审视,及其如何通过对文学文本的空间解读来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第四章论述詹姆逊对资本主义文化空间逻辑的揭示,阐述其“认知测绘美学”及其对文学的具体空间批评实践。第一节论述詹姆逊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过程和文化形态之间的区分与关联性的空间阐释,解读其“认知测绘”美学的概念内涵及其力图在后现代的碎片化中重建一种总体性批判理论的乌托邦设想。第二节,论述他结合其“认知测绘”美学对现代主义和第三世界文学的具体空间解读,阐述其政治与美学融合的激进乌托邦美学及其可能性。   第五章论述哈维如何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造成的城市化与全球化的批判实现马克思主义空间化改造,并进一步阐述其空间观在具体文学批评实践中的运用。第一节通过对“资本城市化”与“时空压缩”等概念的解读来阐释哈维如何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地理学改造,发展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第二节通过揭示哈维对资本主义城市空间改造物质化过程中的“创造性破坏”与“时空压缩”式现代性文学体验之间的关系,论述他如何将其空间概念具体体现在文学批评中,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激进批判。   结语是全文的第三部分,通过论文主体部分对本雅明、威廉斯、詹姆逊与哈维等四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空间批评的历时性研究,总结他们如何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这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概念体系与批评方法。其次,在本雅明等四位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对文学这一资本主义时空体验危机与困境的文本表征的空间解读中,存在一个逐渐由审美批评为主导趋向于以政治批评为主导的激进乌托邦传统,其目的在于揭露资本主义不断地通过进行空间生产与地理重组幸存并获得发展这一过程给现代人带来的日益严重异化与空间焦虑,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一位副厅长的博客之旅“我一定不是最高级的干部,但我一定是博客中最公开的厅级干部!”说这话时,廖新波柔软缓慢的粤腔普通话突然显得坚决异常。廖新波是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历史起点,李大钊的新文学理论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原则性”,以及某种程度的异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偏离性”。李大钊是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由10位自然人发起成立的比较典型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目前,企业拥有员工近3万人,其中共产党员800多名。公司于2000年8月建立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8月、9月是鸭梨果实膨大的第二个高峰期,在此期间怎么管理?一、肥水管理。此期间为花芽分化完善期,对肥料的需求较迫切,抓紧追施一次速效性肥料。根据树的大小和挂果量多少,
以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站前工程项目为背景,通过详细介绍土石方工程的直接成本构成,在综合考虑包括可控和不可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得出各构成要素对土方挖运成本的影响程度
高层建筑主通风机依靠通风动力,将定量的新鲜空气,沿着既定的通风路线不断地输入建筑内,以满足各通风地点的需要,同时将用过的污浊空气不断地排出地面。本文通过研究风机的运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激增,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显示了极大的活力,他们思维活跃、交际频繁,赋予了网络语言很强的生命力。虽然正负面的影响兼而有之,但不可否认的是网
“诚信”作为企业的商誉和信誉,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命之根、力量之源、和谐发展之本。从此意义上说,企业诚信价值观既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道德底线,又是建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