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序草属(茜草科)的系统分类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sai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序草属Spiradiclis B1.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其主要特征是草本、花5基数、花柱异长、花冠裂片镊合状排列、蒴果近球形至线状长圆形,纵向开裂为4果瓣和种子多数。本属的一些种类具有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但前人对本属的研究不足,有较多的分类学问题。本文首次运用形态解剖学、孢粉学、细胞学和支序系统学等多学科手段尝试解决前人留下的螺序草属分类学问题,并探讨属内分类群间的系统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和标本、进行微观形态观察,并结合野外调查,对螺序草属进行分类修订,确认本属有32种、2变种。运用分支分析重建本属系统发育关系,提出了新的分类系统,把螺序草属分为扁果亚属subgen.Platycarpa Q。X.Maet F.W.Xing和螺序草亚属subgen.Spiradiclis。文中对每一分类群的形态特征做了详细描述,并列出分亚属和分种检索表。   2、首次利用光镜(LM)和扫描电镜(SEM)对本属种子和叶表皮微形态进行研究。种子微形态研究表明螺序草属种子形状不规则,种皮纹饰蜂窝状,但种皮细胞轮廓、大小和其上分布的突起类型等的组合特征是一个很好的分类学性状。叶表皮微形态研究表明本属上下表皮细胞轮廓为不规则多边形、4-6边形或不清晰,表皮细胞平周壁平滑或具各种纹饰;气孔平列型,仅在下表皮出现。表皮毛微形态显示其由多个单列细胞构成,表面具条纹状或乳头状纹饰。气孔大小和密度、叶表皮细胞的形状和大小、表皮毛及其表面纹饰的类型等性状的组合对属下种间划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首次利用LM、SEM、透射电镜(TEM)研究螺序草属花粉形态。结果表明本属花粉为单粒、近球形至椭球形,3孔沟、极少有4孔沟、表面具穿孔状纹饰,体积为16.56-34.08×17.22-24.32μun(P×E)。本属植物和茜草科的很多类群一样也具有花粉二型现象和““芽状”结构。花粉形态在属下分类运用上有局限性,但在系统发育上却可以提供重要信息,比如,花粉单型的种类比花粉二型的进化。   4、首次进行螺序草属细胞学研究,以石生螺序草Spetrophila幼嫩花序为材料进行核型分析。石生螺序草核型公式为2n=2X=22=6m+16T,具有茜草亚科Rubioideae内原始的染色体基数11和染色体倍数,说明本属是此亚科中原始分类群。   5、对螺序草属现代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发现本属88.2%的种类为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石灰岩特有种,为热带亚洲分布类型。综合分析本属的现代分布格局、系统位置、演化关系,结合地质学方面的资料,初步推断本属可能起源于早第三纪的广西和云南东南部的石灰岩地区。分析本属生存现状后发现其分布区窄、繁殖能力低、生境破坏严重,极易灭绝,应该开展本属保护生物学和繁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柽柳属(Tamarix spp)植物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广泛分布,在新疆广布于天山南北,其中以塔里木盆地分布较集中。柽柳对大气干旱、土壤的盐碱化和流沙的埋覆,都具有极强的忍耐能力
煤矿作业是一种危险系数高、作业环境复杂恶劣的特殊行业,它的安全从一开始就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为此,采用井下防爆的技术设备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文章从煤矿井下条件对防爆电
近些年随着电能的大量消耗,电力系统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着输送和分配电能任务的繁重。变电站作为远距离输送和分配电能的枢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变电站定期巡检是维持变电站正
十字花科丛菔属(Solms-Laubachia)全属12种,为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的特有类群。本文主要基于分子系统学,并结合形态学、叶表皮及种子表皮、染色体等方面对丛菔及相关属种进行了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中敏感设备的大量投入,用户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发生电压波动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解决电压波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中低压配电领域,高效
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缺陷引起肝细胞内PAH酶活力严重缺乏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大量的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在体内积累,引起中枢
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对其进行成熟的调控及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SAM合成酶是生物代谢中的一个重要酶,它催化蛋氨酸与ATP生物合成S-腺苷-L-蛋氨
超宽带穿墙成像技术能够对障碍物后面的目标进行非入侵式探测,在军事反恐、抢险救灾、矿藏勘探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雷达成像技术中的一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铁路在数量、质量、结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中国电气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向高速化、重载化、网络化、公交化方向发展,对接触线载流量和受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