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污泥处置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稳定化”原则,如何高效无害化处理工业污泥成了国内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并结合掺烧实验机理研究,对经济性评价、能耗评价、环境评价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分析,为发电企业经济环保地处置工业污泥提供路线方案的理论依据。使用生命周期费用(LCC)对直接干化-掺烧、间接干化-掺烧、直接干化-填埋、间接干化-填埋、不干化-掺烧等23种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在其他干化条件相同情况下,存在一个初始含水率W(约60%),当含水率高于W,间接干化-掺烧的LCC现值低于直接干化-掺烧,低于W,则反之。在论文的理论方法和经济数值情况下,并且最终干化含水率在20~35%区间内,直接掺烧65%及以下含水率的污泥比干化-掺烧LCC值都低。干化-填埋方案仅为干化-掺烧方案的成本的一半。通过掺烧的热重分析和烟气排放分析,研究不同工况下燃烧及排放特性。实验结果发现:印尼烟煤单样燃烧DTG曲线只存在一个波峰,平均燃烧速率相对较高,造纸污泥DTG存在两个明显的波峰,分别为挥发分和固定碳的燃烧。印尼烟煤和造纸污泥掺烧的热重DG和DTG曲线呈现一定的线性叠加性,但混合物着火点提前,燃尽温度升高,燃烧时间更长,随着掺烧比例的增加,各指数均降低,说明混合燃料更加适合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印尼烟煤随着燃烧温度升高,NOX排放总量随着温度先升后降,900℃最高。印尼烟煤挥发分中有机硫大于固定碳的有机硫,随着温度升高,SO2的排放速度和排量提高。在1100℃的燃烧下,印尼烟煤与造纸污泥的NO排放曲线呈现一个波峰,NO排放随掺烧比增大而减少,SO2呈现两个波峰,SO2排量不随掺烧比的变化而变化,添加剂Ca O对NO排放特性无影响,对SO2的排放特性有明显的抑制效果,随着Ca O掺入量的增加,抑制的幅度逐渐减少。由于掺烧前后S、N排放与污泥煤粉本身S、N含量高低有直接关系,对于造纸污泥而言,掺烧后N、S排放并不增加脱离脱硝的压力。使用LCA方法构建直接干化-掺烧和间接干化-掺烧系统边界,获得能耗及排放清单,干化-掺烧运行阶段的能耗和排放最大,主要来源于运行所需的电耗和煤耗,而电耗和煤耗取决于干化水分量的大小。在资源耗竭分析中,煤炭消耗是资源消耗的主体,经过加权后的资源消耗,煤炭的消耗依然为主体部分。环境影响潜值中,直接干化-掺烧和间接干化-掺烧的生命周期环境加权后的影响潜值分别为8.357PET2010和4.98PET2010,光化学臭氧(PO)的地区性影响和固废(SW)的局地性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