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检测芯片的研制及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芯片,亦称为DNA芯片或DNA微阵列,是指采用原位合成或点样等方法将核酸探针固定于固体支持物表面,从而形成核酸探针阵列,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实现对生物样品的高通量检测和分析。基因芯片是由传统的核酸杂交结合微电子技术发展而来,其原理是基于核酸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基因芯片的关键在于将大量核酸探针有序的排列在面积很小的载体材料上并与标记的样品核酸进行杂交,从而获得大量生物信息。该技术可应用于高通量基因表达分析、大规模DNA序列分析、基因多态性分析等,在临床医学检测中适合检测病源微生物的基因多态性,包括基因型、亚型、耐药性等。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威胁人类健康重要病原体,全球超过3.5亿HBV慢性感染者,中国HBV慢性感染者超过1.2亿。HBV慢性感染者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患者风险将大大增加。目前美国FDA批准用于HBV治疗的药物一共有6个,分别是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拉米呋啶、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呋啶。不同基因型HBV患者对干扰素应答差异较大,C、D基因型患者对干扰素应答低于A、B基因型患者;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呋啶、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呋啶,它们对HBV病毒复制抑制效率高,但长期使用会带来耐药性变异。因此在临床对HBV病毒基因型及耐药变异检测对于指导临床HBV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   围绕HBV基因型、亚型、耐药检测及相关临床应用,本论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的检测方法,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研究内容:   1.总结了目前各种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特点和研究进展。结合HBV临床检测需要,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案;   2.针对临床对HBV基因分型检测快速、简便的要求,设计制作HBV基因分型检测芯片,使其在稳定性、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等方面全部达到临床诊断的要求,并使用该芯片对我国华东地区HBV患者的基因型进行了临床研究;   3.结合临床指导HBV抗病毒药物选择的需要,设计制作了HBV耐药性基因变异检测芯片,使其在稳定性、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等方面全部达到临床诊断的要求,并使用该芯片对宁波地区HBV耐药情况进行了临床的初步研究;   4.针对HBV B基因型的序列特征建立了一种基于基因芯片的HBV B基因型亚型检测的方法,并使用该芯片对镇江地区B基因型HBV患者的亚型进行了临床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表明,HBV耐药检测及基因分型检测芯片具有分析速度快、稳定性好、特异性高、检测灵敏度高、分型准确、便于临床推广等优点,在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需要工作在深低温条件下,代工厂商提供的常温SPICE模型不能有效地进行深低温电路的模拟,特别是温度在50K以下,完全不能反映出电路的低温特征,深低温模型参数的
随着光纤通信数据传输业务的逐年成倍增长,不断对光纤网络特别是局域网和城域网的传输速度和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应于石英光纤零色散和低损耗窗口的1.3-1.55μm近红
学位
从企业环境战略的转型内容和转型路径两方面论述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内涵,厘清员工层面、组织层面和领导者层面的环境战略内容变化以及不同类型环境战略之间的转型路径,并在此
摘要:在高效课堂的背景下,作为语文学习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之一的读不应该被省略,反而更应该加强。所以,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朗读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领会文章内容。本文就简要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读的策略,旨在与同仁分享。  关键词:语文课堂;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70  
随着纳米技术的产业化和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纳米氧化锌(ZnO)因其特有的理化性质,在电子、陶瓷、涂料和化妆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通过空气、水、食物链等途径进入生物体
学位
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是重要的高速电子器件,在微波/毫米波功率器件和单片集成电路(MMIC)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双异质结HBT(DHBT)具有开启电压低、反向击穿电压高、输出
学位
高温炎热是气候过渡区冷季型草坪草夏季生长的主要胁迫因子,冷季型草坪草耐寒不耐热,如何提高冷季型草坪草的耐热性至关重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来提高草坪草的耐热性是本文要
传统的气象监测要素包括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而气压是其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因此高精度大量程的气象压力传感器的研究对气象业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类传感器
学位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语音识别技术取得显著进步,在无噪声、朗读发音等特定条件下已经走向实用。然而,在面临低数据资源、噪声干扰、说话人方言口音差异和复杂信道等情况时,识别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