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垃圾淋洗的场外发酵污染控制技术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生填埋场收集填埋气体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导气石笼将填埋库区产生的填埋气体导出,再经过集气管网收集在集气箱内。填埋气体经过净化后可用于发电或火炬燃烧。目前,收集填埋气体面临的问题是:(1)填埋气体若不及时导排会导致堆体压力过大,增加安全隐患;(2)填埋库区由于密封性问题容易造成填埋气体自然逸散,导致填埋场附近空气环境恶化,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3)该方法收集的填埋气体是由不同填埋龄垃圾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混合着垃圾降解初期产生的N2、CO2、垃圾降解中期产生的NH3、H2S等恶臭性气体和垃圾降解后期产生的CH4、H2等还原性气体,气体组分复杂导致回收利用难度高。本次研究针对上述收集填埋气体时面临的问题,提出利用渗滤液淋洗填埋初期的新鲜垃圾,处于水解阶段的垃圾经淋洗后,渗滤液携带垃圾水解的可溶性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开始场外发酵,场外发酵过程中可以回收CH4做资源化利用,场外发酵结束后淋洗液回填埋体再次循环。实验室模拟研究表明,场外发酵不但有效控制了渗滤液的COD浓度,而且使得填埋气体得到高效回收,可以为新型填埋气体收集及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生活垃圾有机质淋洗实验,对淋洗液进行研究。实验数据表明,淋洗液COD浓度升高了136.38%,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s)浓度升高了190.70%,蛋白质浓度升高了59.17%,p H值下降了16.89%,证明渗滤液可以将垃圾堆体中的可溶性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冲出。另外,新鲜生活垃圾中的易腐组分会在填埋柱内发生水解和酸化,产生的VFAs等产物也能够起到降低p H的作用,更有利于淋洗液场外厌氧发酵。(2)在淋洗液场外厌氧发酵实验中,A组(T=35℃)日产气最高峰为9.25m L/g COD·d,B组(T=40℃)为8.79 m L/g COD·d;A组发酵29天共产气91.60m L/g COD,B组共产气89.39 m L/g COD;A组COD降解率为71.56%,B组COD降解率为76.17%。两组检测指标变化曲线相似,结果差异性较小,但A组发酵温度比B组低(35℃<40℃),累积产气量更高,发酵过程更为节能,是最佳实验方案。(3)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细菌门水平上,CASS污泥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菌群相对丰度占比最高,污泥驯化后相对丰度由60.40%降低至56.64%,氧化沟污泥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菌群相对丰度占比最高,污泥经驯化后相对丰度由53.74%降低至47.48%;在细菌属水平上,索氏菌属(Thauera)在氧化沟污泥样品中相对丰度较高,经驯化后相对丰度由2.15%提升至7.47%,说明驯化后的氧化沟污泥COD去除能力明显提高。(4)在淋洗液接种活性污泥场外厌氧发酵实验中,接种CASS污泥场外发酵中的C组(T=35℃,VL:VS=8:2)累积产气量最高,58天共产气582.08 m L/g COD,接种CASS污泥场外发酵中的D组(T=40℃,VL:VS=8:2)COD浓度降解率最高(85.4%);淋洗液接种氧化沟污泥场外发酵中的B组(T=40℃,VL:VS=9:1)累积产气量最高,48天共产气1177.05 m L/g COD,COD浓度降解率最高(78.48%)。综上所述,淋洗液接种活性污泥场外发酵实验中,B组(淋洗液接种氧化沟污泥场外厌氧发酵实验)的COD降解率较高,累积产气量最高,厌氧发酵周期短,污泥接种量少,能耗转化比最高,是最佳实验方案。(5)实验结果(淋洗液场外发酵累积产气量:91.60 m L/g COD;淋洗液接种活性污泥场外发酵累积产气量:1177.05 m L/g COD)表明接种活性污泥有助于提高场外厌氧发酵产气量,累积产气量是未接种污泥场外发酵组的12.85倍。(6)渗滤液场外厌氧发酵技术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服务期为15年、总填埋垃圾量共计约1687.18万吨的卫生填埋场可产生渗滤液181.78万立方米。渗滤液场外厌氧发酵技术在初次厌氧发酵的最优条件下可收集填埋气体共计4140.51万立方米,填埋气体经分离提纯后可产生经济效益4413.31万元。
其他文献
温度≤0℃且能够存在至少两年的岩土即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约占北半球陆地总面积的25%。极低的温度条件使储存在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缓慢,从而有利于多年冻土区土壤对有机碳的积累和储存,成为全球最大的土壤碳库,其土壤有机碳储量占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一半以上。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高纬度地区每10年温度增加0.6℃,导致多年冻土融化,大量的水分使多年冻土活动层加厚,有利于
学位
内蒙古林草交错带地处大兴安岭山地和燕山山地森林与草原接壤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该区域也是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之一,具有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能力低、易退化等特点。而合理的制定植被-土壤管理与恢复措施对应对气候危机、生产力降低、水资源安全及物种多样性减少等至关重要。植物-土壤作为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土壤是
学位
微生物作为活性污泥的主体在污水生物处理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决定其功能的变化,进而影响污水的处理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越高,废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也就越高。因此近几年来,关于活性污泥体系中微生物的结构变化及其功能逐渐成为了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学者发现,铁能够改变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一步提高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其中自养反硝化菌的富
学位
白龙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与川西北高原交错的西秦岭山地,该区域频发的浅层滑坡导致土壤生态功能退化,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植被恢复可以重塑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储量,被认为是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其中提高土壤“碳汇”能力是浅层滑坡区生态修复的关键。微生物及植物来源碳作为SOC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SOC库的大小和周转。由于对植被恢复区中SO
学位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且存在区域差异大、时间跨度长、统一治理有难度等特征,亟待研发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综合的修复治理技术,以不过度修复为原则,结合区域条件,改善局地土壤生态环境。本研究以甘肃省白银东大沟某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评估掌握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开展实验室土培试验,以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毒性浸出浓度为指标进行了羟基磷灰石、腐殖酸、凹凸棒石、针铁矿四种
学位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在陆地生态碳素收支平衡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关系到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沙质草地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土地资源,土壤呼吸是该区域土壤碳损失的主要过程之一,在气候变化和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其土壤功能退化,沙漠化进程发展加速。研究表明,沙漠化土地生态恢复具有较强的固碳潜力,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有关沙质草地生态系统土壤
学位
铬渣由于不合理堆放和处置方式不当,对堆放场地周围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风险。电动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铬的技术。在电动修复铬污染土壤时,由于迁移性较差的Cr(III)容易发生聚焦效应而限制了土壤中铬的去除,从而降低电动修复效率。交换电极法可以有效解决铬的聚焦效应问题,但也会导致铬的往复迁移,容易在土壤室中间区域发生一定的铬积累问题,降低去除效率。因此,本研究旨在电动修复时将土壤室中部的区
学位
臭氧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强氧化剂,其非均相催化工艺已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常见的非均相催化剂含有过渡金属氧化物,其中二氧化锰作为经济高效的固体催化剂,在水处理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但对探究使用不同还原剂制备得到相同晶型的二氧化锰催化臭氧化水中有机物鲜有报道。本论文评估了一系列锰氧化物纳米催化剂后优选出α-MnO2,接着使用一步水热法,在添加MnSO4、Mn(CH3COO)2和不加还原剂的三种条件下制备了不同
学位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的利用类型和空间格局,区域水文循环过程也随之改变,降雨导致城市内涝及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量研究表明,影响城市降雨径流及污染物输移的主要因素是降雨特征和下垫面的利用类型。论文结合《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新模式研发和效益评价与示范》项目,针对项目降雨径流模型研发相关内容,选取缺水型典型城市,进行径流小区试验,为模型参数的率定提供依据。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针对八种不同透水
学位
“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必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一些特殊水体甚至要求达到“准Ⅳ类水质标准”,因此中国污水处理厂使用的工艺迫切需要得到优化和升级,以满足更严格的出水水质标准。固定载体生物膜与活性污泥耦合(IFAS)是移动床生物膜(FBBR)反应器的一个进步,它将附着式生物膜系统和悬浮式活性污泥系统结合在一起。与传统的活性污泥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