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类型形态学方法研究——以武汉京汉大道北片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82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实践基础。而有些地区虽然并未达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的标准,但也反映了地域特征,传承了历史文脉。由于目前研究的局限性,此类地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并且在法律法规上也没有对其提出明确的相关保护法则,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往往无视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将此类地区归纳定义为历史文化风貌区,探索对其的保护理论及方法。   本文以城市形态学和建筑类型学作为理论支撑,通过这两种理论的整合演绎,运用类型形态学的理论方法对历史风貌区的现状进行形态认知,类型总结。进而提出一套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期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也为其他历史地段在设计中如何继承文脉、延续肌理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分布广泛,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历史文化保护中,还没有针对历史文化风貌区这一具有特殊性质的区域的保护,从而指出对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进行研究的必要性;文章第二章总结了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现状特征,得出其具有典型的拼贴性,提出目前保护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指出对其保护更新的前提基础是分析其历史演变过程从而理解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发展演变规律,引入西方城市形态学以及建筑类型学理论;第四章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形态演变充分认知,从而划分保护区的范围;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提取各形态要素具有历史意义的类型,进而进行类型重组,最终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提出设计指导;第五章通过案例研究检验上文的理论方法是否适用。
其他文献
当代的建筑和规划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遇到了不少困惑,表现为:一方面,当代建筑和规划设计中格式化现象普遍,另一方面,设计师在面对纷繁的外来设计思潮,如何保持自身设计的特色,形成具
在中国,当代会所与明清会馆有深刻的渊源关系,作为社交场所,从会馆到会所的演化过程中,体现了商人组织关系的变化。而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古典设计元素亦在会所里体现出来,文化
上海的近代工业自开埠以来发展迅速,大量的产业工人涌入上海寻求就业机会,上海产业工人的住房演变依据当时的经济、社会地位以及政局、政策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表征,其区分的主要
在取得令世人惊叹的发展改革成绩的同时,我们逐渐意识到我们的城市已经出现“千城一面”的危险情况,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被不断蔓延的城市建设活动无情吞噬;一些新规划建设
人居环境科学强调运用多学科交叉融贯的研究方法,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创造更理想的人类居住环境为目的,达到人与自然
能源的日趋紧张让人们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作为能源消耗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建筑行业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建筑的使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在高
随着徽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徽学研究的兴起,徽州古村落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然而现代化不可逆转的潮流正强烈地冲击着原生态的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热潮尤其是破坏性的开发更
学位
定海路449弄原是民国时期日商裕丰纱厂(现国棉十七厂)于杨浦区建造的包身工宿舍1,最早一批于1923年建成,至今已近百年。建国后作为公共房屋租借给国营十七厂棉纺织工人,目前居住在
尽管很多建筑师和其他建筑环境专业的学者对建筑与特色做出了广泛的研究,但特别针对北京城市建筑及特色研究的文章却很少。在这些少量的研究中,他们认为北京的建筑特色仅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