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种间-空间差异及其对珊瑚礁生态现状的指示意义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1102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虫黄藻和造礁石珊瑚共生是珊瑚礁发育的最基本生态特征。因虫黄藻和珊瑚共生关系破裂而引起的珊瑚白化是近20年来最重要的珊瑚礁生态现象,已经导致珊瑚死亡和全球范围的珊瑚礁退化。本论文采用珊瑚共生藻密度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南沙群岛、西沙群岛、海南三亚湾、广东省大亚湾生长的共19科38属130种(其中1科1属1种为多孔螅)691个石珊瑚样品。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种属、不同形态、不同水深珊瑚共生藻密度状况,及其显示的生态意义,并结合实验室生态模拟研究了主要造礁石珊瑚对高温的响应模式和机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平均密度变化于0.22×106~16×106cell/cm2之间,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性,蜂巢珊瑚(0.64×106~5.49×106cell/cm2,94个样品)和滨珊瑚(0.62×106~16×106cell/cm2,69个样品)等块状珊瑚具有较高的共生虫黄藻密度,鹿角珊瑚(0.33×106~2.68×106cell/cm2,201个样品)和杯形珊瑚(0.22×106~2.58cell/cm2,26个样品)等枝状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最低。   (2)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较低纬度南沙群岛珊瑚共生藻平均密度最低(0.93×106cell/cm2,172个样品),变化于0.22×106~2.41×106cell/cm2之间;较高纬度三亚湾生长的珊瑚共生虫黄藻平均密度较高(2.38×106cell/cm2,201个样品,变化于0.91×106~1.67×107之间;大亚湾生长的珊瑚共生藻密度最高(3.32×106cell/cm2,157个样品),变化于0.91×106~5.49×106cell/cm2之间。   (3)三亚湾珊瑚共生藻密度具有随水深增加而降低趋势,水深4m以内普遍比7m左右生长的珊瑚高,与悬浮颗粒物或沉积物等区域环境有关;南沙群岛珊瑚并没有该趋势,南沙珊瑚共生藻密度随水深变化不显著,主要由于采样时南沙正处于高温高辐射白化期。   (4)珊瑚共生藻密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冬季最高(5.03×106cell/cm2,47个样品),春季次之(2.75×106cell/cm2,37个样品),夏末最低(2.49×106李淑:南海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种间-空间差异及其对珊瑚礁生态现状的指示意义cell/cm2,86个样品)。冬季约为夏季的2倍。太阳辐射和温度的季节性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   (5)海水表层温度SST在32.5~31.8℃范围内,在美济礁、渚碧礁和永兴岛均出现珊瑚白化症状;白化珊瑚共生藻平均密度0.37×106cell/cm2,变化于0.07×106~0.93×106cell/cm2之间(101个样品),低于0.5×106cell/cm2;枝状的鹿角珊瑚和杯形珊瑚在三个区域均有发现,是最易白化和死亡的物种。   (6)根据实验室生态模拟实验研究,三亚湾珊瑚白化温度在32~33℃(高于该区夏季最高平均SST2~3℃)。枝状的鹿角珊瑚对温度敏感性最高,叶片状和块状珊瑚耐受性较高。珊瑚共生藻平均密度小于0.5×106cell/cm2时,珊瑚全部白化。   (7)局部白化的同一珊瑚个体,未白化部分的虫黄藻密度>半白化>完全白化部分,表明珊瑚白化与虫黄藻密切相关。块状珊瑚与枝状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差异性可能是导致枝状珊瑚易于白化的主要原因,如低密度共生藻导致枝状的鹿角珊瑚和杯形珊瑚等易于白化死亡。   (8)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可以指示珊瑚礁的生态现状。南沙群岛珊瑚共生藻密度极低,显示珊瑚处于白化期或濒临白化状态;三亚和大亚湾珊瑚呈现不同程度的共生藻密度较低和白化现象,显示沉积物或生物侵蚀的影响:在50年一遇的低温事件中,珊瑚具有最高的共生虫黄藻密度,显示在这次低温事件中珊瑚生长良好。  
其他文献
如何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仍是水质净化的重要研究课题。生物反硝化法具有去除效率高、硝酸盐转化彻底、实用性强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其中,自养反硝化被更多的应用在饮用水
学位
在地下开采卤盐矿,不可避免地要破坏地下原始应力平衡,使采空区(溶腔)的围岩发生一定范围和一定形态的变形和移动,称之为卤盐开采塌陷。开采塌陷在两方面产生极大的危害:一方面,开
张克回来了.rn多年未见的张克是这样出现在我面前的:梳着大背头,上穿白衬衫,下穿蓝牛仔,脚踏黑皮鞋,身材瘦削,就像一支标枪.当年他穿着蓝色铁路制服,虽然身子瘦长,可线条还是
期刊
自养硝化过程在自然界氮素循环和污水处理系统脱氮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了解有机碳对硝化的影响和硝化菌与异养菌之间的竞争对微生物生态学和污水处理系统设计都很重要。
地下水是维系华北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华北平原地下水问题的严重,不仅体现在水资源的短缺,更体现在水质的日益恶化。深入认识长期以来人类活动条件下华北平
目的探究高压氧(HBO)联合川芎嗪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大鼠的治疗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5只SPF级健康大鼠造模完成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25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观察1组给予川芎嗪腹腔注射,观察2组在观察1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HBO治疗。每组各选取10只大鼠,记录24 h死亡率和平均生存时间;记录各时间点腹水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
活性污泥工艺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而良好的泥水分离效果和污泥浓缩过程是该工艺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但自活性污泥法诞生以来,世界各地的污水处理厂都会不定期的
本文选择中国目前最大、最富的火山岩型铀矿田-相山矿田开展立典性研究。论文以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着重于成矿系统中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重要要素-源、运、聚的演化和动力学
页岩气属于非常规油气,在勘探和开发的钻井过程中,需大量使用钻井性能最好的油基泥浆,由此产生了油基钻屑。这是一种包含多种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物,己被列入2016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HW08),传统处理技术己难以满足目前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在分析重庆页岩气油基钻屑的特点及井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油基钻屑。借助于该技术优异的有机物降解性和无机盐不溶性,分别实现对有机物的
学位
太原晋祠,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亦即那通天下闻名的唐碑,在这里安然地伫立了 1300 多年.在它的身旁,并排伫立着另一个外表看似一样的碑,那是清乾隆年间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