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原料替换对燃料乙醇—甲烷联产闭路循环过程的影响研究

来源 :高丽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mz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柳枝稷、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三种木质纤维素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水预处理(SWP)技术,基于甲烷发酵液循环利用和预处理残渣乙醇发酵后回用,建立两组(SW、SC)原料替换下的乙醇-甲烷联产闭路循环(BMS-CC)工艺,探究生物质原料替换对双发酵闭路循环工艺及燃料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实际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亚临界水预处理:两组工艺各30批次循环预处理液总还原糖含量、残渣得率均以原料变换(Cycle 12)为分界点分两阶段,而在同一原料循环阶段内较为稳定。当柳枝稷被分别替换为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后,SW、SC两组残渣得率整体增大,平均残渣得率(%)分别由55.85和56.54增大为70.62和72.56;预处理液总还原糖含量整体降低,平均总还原糖(mg/L)分别由2067和1805降低至700和633。原料替换后两组SWP残渣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均明显增大,SW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平均含量(%)在原料替换前后分别为32.55和43.03,8.14和14.27,12.11和13.33;SC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平均含量(%)在替换前后分别为32.60和42.43,7.47和13.82,12.56和14.45。试验条件下,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平均去除率(%)分别为,柳枝稷:6.74、13.60、8.77;小麦秸秆:3.62、8.00、7.32;玉米秸秆:3.72、9.34、7.27。SWP较多地去除了生物质中木质素,促使部分半纤维素溶出,且保留了大部分纤维素,与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相比,SWP对柳枝稷作用效果更显著。2.乙醇发酵:两组残渣酶解后葡萄糖浓度变化不同,均以原料替换(Cycle 12)为分界点分两阶段。柳枝稷替换为小麦秸秆时,两阶段葡萄糖平均浓度(g/L)分别为11.43和11.18,酶解率(%)分别为32.16和23.63;替换为玉米秸秆时,两阶段葡萄糖平均浓度(g/L)分别为13.73和10.05,酶解率(%)分别为38.17和18.26。SW、SC两组各30批次葡萄糖平均浓度(g/L)分别为11.27和10.43,酶解后葡萄糖含量水平SW组比SC组高。原料替换前后两组乙醇产量变化不同。SW、SC两组平均乙醇浓度(g/L)分别为6.14和5.12;替换前(Cycle 1~11),两组同为柳枝稷,平均浓度(g/L)分别为6.51和6.84,乙醇转化率(%)分别为108.20和102.49,乙醇产量差异不大;原料替换后(Cycle 12~30),SW、SC两组平均浓度(g/L)分别为5.94和4.22,乙醇转化率(%)分别为104.34和97.40,乙醇产量均降低,且SC组乙醇产量降低更显著。3.甲烷发酵:厌氧发酵产气周期基本可分三阶段,即快速增长期(0~2 d)、缓慢增长期(2~8 d)及稳定期(8 d以后)。SW组各批次产气过程相似,基本都经历三个阶段,原料替换后无明显差异;而SC组可分两类,一类是三阶段过程,产气量较高,另一类是只包含快速增长期(0~2d)和稳定期(2d以后)的两阶段过程,产气量普遍较低。原料替换前后SW、SC两组总产气量(mL)分别为1027和1172,704和775;甲烷浓度(%)分别为44.18和51.06,44.55和48.32;甲烷产量(mL)分别为490.20和599.23,315.24和373.33,虽然替换后总还原糖含量均显著降低,但三个产量指标均增大,表明菌群逐渐被驯化,产甲烷能力提升。整个BMS-CC中发酵后剩余还原糖基本均在200 mg/L,与发酵前还原糖水平无关,表明产甲烷菌在利用底物合成甲烷时存在阈值。此外,乙醇发酵废液渣回用对甲烷产量有促进作用。4.甲烷发酵体系菌群分析:16S rDNA测序表明,两组发酵体系物种丰度、群落多样性均较高,优势菌群存在演替。根据OUT水平上PCA分析和发酵体系优势菌群变化分析,两组不同阶段群落演替规律不同。SW组与原始污泥群落(Y)相比,随循环增加群落差异和变化显著,而工艺末期(SW.27~30)差异较小,说明经长期发酵驯化后,发酵体系菌群结构相似且趋于稳定;SC组中,原始污泥菌群、原料替换阶段(SC.11~14)、工艺末期(SC.26~30)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但临近批次群落结构较为相似,表明BMS-CC过程中菌群逐渐演变并最终形成较稳定群落结构。两组发酵体系中产甲烷菌群差异较大,SW组中主要是氢气利用型产甲烷菌(甲烷杆菌属),而SC组中两种类型产甲烷菌Methanobacterium(H2/CO2利用型)和Methanosaeta(乙酸利用型)同为优势菌,表明底物利用和产甲烷主要途径不同致使甲烷产量变化不同。此外,属水平优势菌群功能分析显示,甲烷发酵涉及三类菌:发酵性菌群,如纤维素、葡萄糖、芳香族化合物等降解菌;酸化菌群,如 Anaerolinea、Bacteroides、Pseudobutyrivibrio、Syntrophobacter 等;产甲烷菌群如Methanobacterium、Methanosaeta、Methanolinea等;同时也鉴别到变形菌门Syntrophorhabdus、Syntrophus、Dechloromonas三种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菌群。5.预处理液及甲烷发酵液GCMS分析:两组各批次预处理液中化合物种类多(平均150多种)、类型多,按主要物质官能团均可归为十类,即呋喃类、酮类、酚类、芳香族、醇类、醛类、酸类、酯类、烃类以及其它类(胺、酰胺、酰肼、醚等),表明样品成分在类型上无明显差别。试验条件下SWP主要降解产物为酚类、酯类、醛类及酮类物质,SC组较高的呋喃类物质为两组预处理液主要差异。SWP中木质素降解产生大量芳香性毒物如苯酚类、醛类等,但经甲烷发酵后液体各类别(除酯类、烃类)化合物数量、相对含量大幅减少,且每经过一个甲烷发酵周期,主要成分类别基本变为酯类、烃类及酚类物质;随循环增加,其余各类物质不同程度被微生物代谢利用或反应消耗,如 2,3-dihydro-Benzofuran、2-Methoxy-4-vinylphenol、Vanillin、2,4-Di-tert-butylphenol、Apocynin、2,4-dimethoxy-Phenol、2,6-dimethoxy-Phenol 等抑制物在发酵后显著减少,循环过程中并未大量积累,表明虽然发酵体系中仍积累着抑制物(芳香族、氨氮类等),但发酵菌群经过驯化具备了一定毒物适应力。
其他文献
干涉仪测向系统中天线布阵至关重要,不合理的布阵不仅仅会导致测向精度不够,而且可能会带来测向模糊,严重误判目标回波的方向。基于干涉仪测向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类似于"L"型布阵的二维天线布阵的方法,通过仿真以及实际测量,本布阵方法可以保证测向误差不超过0.5°。
会议
目的:优化常山碱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常山碱含量,以浸膏得率和常山碱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常山碱乙醇回流提取最佳工艺:70%乙醇、提取时间1.5 h、溶媒用量7.5倍,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浸膏得率为10.43%,浸膏中常山碱含量为4.26%。方差分析表明,对常山碱提取率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提取次数>溶媒用量>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工
期刊
养心殿明窗是清朝皇帝“试笔迓新禧”之地,现已无存。依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发现在故宫博物院旧藏宫廷绘画中,有谕令如意馆画家为明窗绘制的一系列贴落画,它们不仅具有装饰居室环境的实用性,而且还是反映当朝皇帝政治理念和家国思想的“宣传画”。因此,厘清明窗贴落画的更替时间,探讨其表现题材,寻求画作的主旨,有助于对宫廷建筑室内定制贴落画的研究。
期刊
坚定不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快递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加强部门协同和资源整合,充分挖掘邮政快递业服务"三农"的新动能。
期刊
股份制工程设计院受人力资源、综合效益等因素所限,技术人员配备有限,如何通过改革设计项目管理模式,落实勘察设计项目负责人制,解决人员少任务重的现实矛盾,就成为设计院业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期刊
通过对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史的研究发现,英美及第三世界国家的人类学民族学在建立之初就带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色彩。在回顾这条学术脉络的基础上,重新审视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兴起与发展,并以华西学派早期发展史为例,指出学者们将“研究-服务-训练”相结合的实践就是将研究所得的知识转换为建立民族国家和现代生活的实践。基于此提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从诞生之初就带有应用的底色,面向实践的知识生产是我国人类学民
期刊
为了比较回流法和超声法从中药常山中提取常山碱的效果,试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常山碱含量,并以浸膏得率和常山碱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回流法和超声法的浸膏平均得率分别为11.31%和14.17%;浸膏中常山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5%和4.79%。说明回流法和超声法的提取工艺均切实可行,具有省时、操作简便和提取率高等优点,且超声法相对更好一些。
期刊
文化遗存的有效保护是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建设文化高地,开发河南文化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举措。在此背景下,打虎亭汉墓及周边文化群落的资源价值日益凸显。以打虎亭汉墓及周边文化群落为例进行历史文化遗存的有效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文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打虎亭汉墓及周边文化群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并对文创产业的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核心力量,当前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将不仅关注于信息环境的建设和软硬件的开发,更应该结合专业教育理论,依赖智能技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教育服务行业的智能化、教育应用的情境化和精准化,实现教育的革命性转型。本文对5G+云计算结合当代中学实际教育体系融合的教育理论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教育目的。
期刊
目的:观察鸦胆子浸出液外搽治疗丝状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丝状疣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观察组应用鸦胆子浸出液外搽治疗,对照组直接用医用棉签蘸取喷昔洛韦乳膏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状疣患者采用鸦胆子浸出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