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型包虫病CT图像病灶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方法应用到肝囊型包虫病CT图像处理中,研究激活函数,正则化以及Batch_Size对目标检测性能的影响,实现肝包虫病灶的自动检测,单独分析病灶区域特征,从而提高影像图像有效信息量的自动获取,改善影像设备的诊断效能,同时,完善肝包虫病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研发。方法:为了更快更有效的检测二维CT图像中囊型肝包虫病病灶区域的准确位置以及类别分类精度,本研究搭建深度学习目标检测SSD模型。首先采集单囊型和多子囊型肝包虫病CT图像,采用数据增强技术扩增数据集得到3000张图片,对扩增后得到的图像进行灰度尺寸归一、中值滤波去燥和图像增强等预处理。使用LabelImg图像标注工具标注数据,制作肝包虫病数据集。针对SSD原模型初始训练后测试结果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模型的激活函数和正则化方法进行改进,进一步优化模型,提高模型检测性能。首先,改进方法对比Tanh、ReLU和ELU三种激活函数,研究不同激活函数对模型性能的影响。然后使用L1和L2两种方法训练模型并检测其性能,研究正则化方法对模型性能的影响。最后,其他变量固定不变条件下,分别设Batch_Size值为8、16和32训练模型,探究这三种Batch_Size值对模型检测性能的影响程度。最终,结合所有改进方法构建的模型进行训练,对比初始模型和改进后模型的病灶检测能力,利用均值平均精度mAP(AP_VOC07)评价指标评估模型病灶检测性能。结果:(1)使用SSD原模型初始训练后,在肝包虫病VOC测试数据集上进行测试,模型测试mAP值为62.0%。(2)采用Tanh、ReLU和ELU激活函数后的测试mAP值分别为53.8%、77.9%和83.2%。(3)采用L2和L1两种正则化方法测试得到模型mAP值分别为77.9%和81.2%。(4)当Batch_Size设为32、16、8时模型测试mAP值分别为62.0%、75.2%和77.9%。(5)最终训练设Batch_Size为8,结合ELU激活函数和L1正则化方法的改进后模型,测试mAP值为84.4%。结论:本研究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得出,肝囊型包虫病CT图像病灶检测中,采用ELU激活函数、L1正则化方法和Batch_Size设为8时模型的检测性能最优,改进优化后的模型性能比改进优化前的模型在检测精度上有所提高,改进后模型具有较好的病灶检测能力。同时,此项研究实现了肝囊型包虫病CT图像病灶检测系统界面的设计与开发,为肝包虫病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信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别于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文本挖掘需要我们从大量的非结构或者半结构化的文本数据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可以利用的知识模式,其现有的研究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互联网中存在的数据是典型的半结构化数据,因而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来分析处理互联网数据对精准的捕捉社会热点问题和控制舆情具有
目的探讨以食指近节残端转位再造拇指末节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以带神经血管蒂的食指近节残端骨皮瓣转位再造拇指末节。结果12例再造指体全部成活,功能恢复良好.外观欠佳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干预.方法:174例高胆固醇血症病人随机分为辛伐他汀10 mg及20 mg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随访6 mo前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
期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能在高处吒咤风云,所向披靡,而有的企业却在市场上畏畏缩缩,屡战屡败;有的企业长盛不衰,百年不老,而有的企业,却只能风光一时,像流星一般。一闪而过,消失在
互动,顾名思义,就是对象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所强调的是平等性和双向性。随着“第四媒体”互联网以急剧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由原来的广播、电视、报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10年5月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结果1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远端
目的:观察合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并与单用时比较。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尼莫
通过对构成弹性体涂料的组分中多种羟基醚、氨基醚等原材料进行试验筛选,以及通过凝胶时间、异氰酸酯指数、扩链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性能的影响研究,优化试验配方,得到具有耐磨、防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疾病(HVD)与肺性高血压(PH)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两者的相关特征及导致PH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