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性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以凤阳县为例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2000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在现代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但不少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文脉、人工环境等方面都未进行深入挖掘,导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以及城市景观趋于单一化,造成城市形象雷同、景观风貌同质化、城市个性丧失等问题。“绿地”是城市的呼吸中枢,是城市之肺,对于承载城市文化内涵、强化城市整体形象、塑造城市地域名片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充分考虑地域特色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题中之义,所以应因地制宜,将城市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文化底蕴、历史积淀等多种因素有机结合找准城市定位,从而塑造鲜明的地域文化形象,多方位、多角度彰显城市特色。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查阅国内外有关城市地域性特色塑造与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文献与著作等材料,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其次,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城市地域性特色的构成要素,即自然资源要素、人文历史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然后立足于绿地系统规划的“面-线-点”三层次的布局模式对提出塑造城市地域特色策略,即宏观角度入手,以城市整体的空间格局、地域文化基调为出发点统筹把握城市的地域性特色,再通过中观层次结合不同片区的历史文化特色构建特色绿道绿廊贯穿全域,最后在微观层面融入地域特色打造主题多样的绿地空间,从而建立以强化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构建城市绿地系统特色廊道、丰富特色绿地空间为主要内容的绿地系统塑造城市地域性特色的基础模型。最后文章以读研期间参与的凤阳县绿地系统规划为实际案例,通过对凤阳县地域性特色资源的梳理与整合,并利用研究中所构建的城市绿地系统塑造地域性特色的模型,提出三个规划原则与特色规划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基于凤阳县地域性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分别是:“面”——强化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线”——构建特色廊道、“点”——规划特色绿地空间,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和彰显凤阳县城市文化特色,凸显浓厚的人文气息,为凤阳城市绿地景观增姿添彩,以期为打造突显城市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思路和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2020年党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指导,回顾了江苏省跨境电商发展的历程,并根据江苏省跨境电商的相关数据,运用Excel寻找影响江苏省跨境电商的制约因素,发现江苏省跨境电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与建议。
乡村全面振兴最关键、最基础的是乡村人才振兴,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专家服务队发挥着很大作用。以清远市为例,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考察了清远市对组建专家服务队的做法,了解了专家服务队的工作内容、取得的成效。调查研究发现,专家服务队面临着人才结构欠缺合理、内部沟通较少,凝聚力小、服务浅尝辄止、忽视农民主体地位等困境。因此,为保证专家服务队的发展,持续赋能乡村振兴,政府应完善人才队伍结构、促进专业人员
建筑主体项目完成之后,对建筑进行装饰和装修的工作,在装饰装修的过程中,明确工程质量控制要点,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和地方现行标准和规范,控制装饰装修施工质量,与建筑室内精装修物美观程度和舒适度都是有直接关系的。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
报纸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汽车的使用程度越来越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意外交通事故,所以对各种交通事故进行现场鉴定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后续的事故责任划分。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工作的基本原则进行介绍,同时提出车辆痕迹鉴定的具体类型和相关鉴定方法,有效保证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方法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后续的事故责任判定提供有力保障,避免产生民事纠纷等情况。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方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该文总结连云港市公用品牌的创建、运营、宣传、推广等工作过程,在综述品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广大农产品企业的需求,总结提高农产品产量和销售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正>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脉腹地群山褶皱之中,始建于宋末元初、兴盛于明清、振兴于新中国的丽江古城,留存了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不朽杰作,积淀了厚重的历史人文,诠释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和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园。“丽江古城把崎岖地形与贸易重镇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具有突出且普遍的价值……”
期刊
期刊
<正>2022年9月24—25日,2022年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分会年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分别在北京会场、吉首会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召开。本次会议由吉首大学、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吉首大学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闽南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