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pik3c3敲除突变体中炎症性肠病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在西方国家高发的消化系统炎症的统称,由于对其发病机理尚未有明确的结论,目前主要通过药物维持和手术切除来维持患者处于缓解期。这类疾病本身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命,但是对其生理和心理产生了痛苦的折磨。本课题利用斑马鱼为模式动物,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了 pik3c3/vps34基因,获得了致死的斑马鱼突变体。与小鼠同源基因Pik3c3敲除的突变体死于原肠运动不同的是,斑马鱼pik3c3突变体早期发育基本没有异常,但是在8dpf至9dpf时期其小肠组织会产生严重的畸形,并且很快死亡。通过二代测序以及组织学分析,我们得知,pik3c3突变体表现出了炎症性肠病样的特征:(1)小肠上皮组织结构的破坏(小肠褶皱的消失、上皮细胞的脱落、膜蛋白定位异常等);(2)大量的中性粒细胞迁移到了小肠上皮组织;(3)炎症因子(tnfα、illb)和cxcl8a等)表达显著升高。目前,斑马鱼的IBD遗传模型并不多,并且多是由于微生物过度增殖导致。但是通过肠道微生物检测以及无菌培养实验,我们发现pik3c3突变体中的炎症反应并不是由于肠道微生物过度增殖引起的。另外,根据pik3c3已知的功能,我们发现了该突变体的创新之处。首先,Pik3c3的催化产物是磷酸肌醇3-磷酸(PI3P),而在该突变体的小肠上皮组织基本没有PI3P表达。这就证明了 pik3c3缺失导致的小肠表型是通过PI3P介导的。其次,pik3c3缺失导致的炎症反应是上皮细胞自主性的。一方面,通过人为诱导斑马鱼尾鳍损伤,我们发现中性粒细胞可以迁移到损伤部位,并且可以反向迁移离开,这就说明体内中性粒细胞的损伤应答没有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体外3D培养人源结肠上皮细胞Caco2的实验也证明了 PIK3C3的抑制可以破坏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并且这是通过胞内体运输介导的。第三,pik3c3缺失导致的炎症反应不依赖于细胞自噬和内质网应激。通过TEM以及蛋白表达的检测发现小肠上皮细胞自噬并没有受到明显抑制。这就排除了细胞自噬以及内质网应激在该突变体中导致炎症应答的影响。此外,pik3c3突变体还有极大的应用意义。大量IBD患者的GWAS筛选发现了许多与上皮细胞屏障作用相关的基因(cdh1、hnf4a、ttc7a等),我们发现在该突变体的上皮细胞中这些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同时,我们发现tnfa并没有在小肠组织中明显激活,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TNFα抑制剂对某些患者没有作用。因此,该突变体在IBD药物的筛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价值。综上所述,pik3c3突变体不仅解释了该基因在上皮细胞稳态维持方面的作用,还建立了上皮细胞损伤IBD模型,在IBD机理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都有光明的前景。
其他文献
祝光礼认为《伤寒杂病论》体现了病证分类与病机的重要性,经方的现代应用关键是把握病机。心气虚水停为心衰的病因病机,主要临证表现有水饮射肺、水气凌心、阳虚水泛瘀血停滞
本研究论文主要以中国扬琴四大流派之一的“东北音乐扬琴”流派中的代表作品《苏武牧羊》为例,把我国古代民族英雄苏武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民族精神及捍卫了民族尊严为主题,对这
5月17日,市场期待已久的中小企业板块正式启动,中国证券业发展史上一个全新的市场诞生了。那么,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如何解读这项制度安排背后的政策信息,这些信息对民
结合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对箱梁横向受力进行三维实体数值模拟,通过车辆荷载多工况计算分析,找出车辆最不利布置位置,与作用的其他荷载组合,得到桥面板在不用荷载效
ERP系统在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手段,然而实施ERP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对于系统承建方,需要通过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及适宜的实施方法来控
如果说陕西西安地区在当今世界所具有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都城史,它的历史文化,对此,恐怕无人会予以置疑。更何况,时至今日,西安还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座具有上千
旅游地游憩机会谱(ROS)是表征环境对游憩行为支持力的方法。而建立游憩活动适宜性表征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不同环境的适游程度,则是构建游憩机会谱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目的:通过检测荨麻疹小鼠背部致敏部位皮肤组织中IL-17、TGF-β、Foxp3、RORγt以及血清中总Ig E水平的变化,研究针刺曲池、血海、足三里穴调控荨麻疹小鼠Th17/Treg相关转录
现阶段,老年抑郁症患者中重度抑郁患者、对抗抑郁药耐受的患者已非常普遍,单用抗抑郁药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国内外不少研究人员将抗抑郁药合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治疗
<正>在幼儿园教育中,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最直接、最常用的交流方式。随着教育的发展,有更多的新知识需要幼儿去理解,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促使幼儿的思维具有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