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阻尼器特性及其对整星隔振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星隔振技术是利用隔振器改造或替代原有星箭适配器,有效改善卫星在发射过程中的动力学环境的一种方法。这里,星箭适配器(也称卫星支架)是连接卫星和运载火箭的部段。其中以流体阻尼器为阻尼元件搭建多作动器隔振平台是实现整星隔振技术的一种重要方式。与其它阻尼形式相比,流体阻尼具有工作变形小,但可提供较大作动力的特点,并且其隔振系统的阻尼和刚度可以相互独立。为了给流体阻尼器及隔振平台的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流体阻尼器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在多作动器隔振平台中的应用,对影响流体阻尼器隔振特性的非线性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本文首先通过研究流体阻尼的形成机制,建立流体阻尼力的函数表达式。并结合整星隔振平台对作动器的要求,设计了几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流体阻尼隔振器,对它们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针对实验验证时活塞式流体阻尼器在不同激励幅值条件下出现明显不同的隔振特性的现象,提出用双线性滞后模型描述阻尼器中存在的摩擦力,建立单个阻尼器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并利用谐波平衡法分析摩擦力对隔振性能的影响。然后分别在采用两参数作动器模型和三参数作动器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单个作动器上的摩擦力作用,建立隔振平台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单个隔振器,还是隔振平台,由于摩擦力作用,均存在粘着和滑动两种状态,当激励幅值较小时,摩擦力表现为刚度,使系统共振频率提高,隔振带宽减小。对波纹管式流体阻尼器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发现阻尼器具有两自由度系统的特征。因此提出考虑流体附加质量的作用,并计入流体的二次非线性阻尼,建立阻尼器的两自由度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实验现象。由此建立相应的八作动器隔振平台的动力学模型,并讨论流体质量和非线性阻尼对隔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阻尼值较小时,流体质量的作用不可忽视,阻尼器在高频段会出现明显的共振,从而降低隔振效果;当阻尼较大时,流体质量作用可以被忽略,系统可简化为单自由度三参数模型。流体阻尼的主要特征是能量转换和能量耗散。根据流体的粘温特性,考虑流体温度与阻尼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附加流体阻尼器的热平衡方程,建立流体阻尼器的热动力学模型。并采用短时傅立叶变换对该时变非线性系统进行时频分析,讨论粘性发热对隔振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时间推移,系统温度升高,阻尼降低,隔振特性发生改变,共振频率及共振峰值发生变化,直到系统达到动平衡状态。在实际工况中,多种非线性因素相互耦合,同时发生作用,因此最后分析了同时考虑流体粘性发热和摩擦力作用的隔振器模型,结果发现当存在摩擦力时,粘性发热作用的影响可以忽略。对波纹管式流体阻尼器,在两自由度模型基础上同时考虑粘性发热作用,建立热动力学模型。结果发现,当阻尼值较小时,粘性发热作用影响可忽略;但是当阻尼较大时,粘性发热对隔振性能存在影响,其趋势与单自由度三参数模型相同。
其他文献
数字时代,建构的概念进一步发展,材料作为建构的物质根本,也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本文论述了数字建构整合化设计中建筑材料、建构手段与建筑性能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当下数字建
煤炭脱硫为洁净煤技术的优先发展技术.通过对影响燃前脱硫技术的诸因素分析和项目技术经济比较,构筑了煤炭燃前脱硫技术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采用模糊数学等有关理论提出了模
以社会心理学领域的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托,构建城市居民参与环境治理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两个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城市居民参与环境治理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正式量表,对S市九个
由新史学发展为新民族主义史学,这是民国史学主流在抗战时期受宋学尤其是南宋浙东史学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民初史学家通过中国史学史研究发现了宋学与浙东史学的价值。"九一
【正】 泰兴方言属江淮方言的通泰片,《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划归第三区.通泰片在长江北岸,与吴语仅一江之隔,受吴语影响不小,加之它的底层很可能是吴语,又与赣客
香菇的营养价值高,药用功效多,栽培模式和管理方法也随地域的变化而变化。本文综述了香菇栽培的主要模式及管理新技术,以期为香菇规模化生产提供帮助与参考。
当前医学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高校教师群体,辅导员应该在医学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对辅导员在医学大学生职业规
介绍气压泄漏检测装置及其原理,与水浸没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其在汽车、摩托车制造行业上的应用及注意点。
<正>我们从中央戏剧学院旁边的胡同一路向西穿行,经过黑芝麻胡同、圆恩寺胡同、锣鼓巷,途经几处名人故居、宋庆龄基金会的大宅门,车子左拐右拐,直至过了银锭桥到达什刹海那片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首要条件是提高产业的竞争力,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