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秸秆与粪便混合原料的富氢沼气发酵工艺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xi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秸秆类生物质和畜禽粪便等为原料的沼气厌氧发酵技术研究,不仅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能够得到其他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氢气作为沼气厌氧发酵过程的一种产物,具有能量密度大、热转化率高等优点,通过控制沼气厌氧发酵的工艺条件,提高沼气中的氢气含量,从而获得富氢沼气的清洁生物质燃气这一思路,对提高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综合效益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是在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沼气全面替代农户家庭商品用能的组合设备及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303099)”的资助下完成的。本论文通过对沼气发酵前期的工艺条件进行调控,分析沼气发酵初期10天内的产气情况,研究初始pH值、接种量等因素与沼气产量及其氢气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原料的富氢沼气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1)初始pH值为7.5的实验组对维持厌氧发酵正常pH值的能力明显比其它试验组强;从整个发酵周期内累计总产气量比较,初始pH值为7.5的实验组产气效果较好达到10.1L,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从累积产氢量上比较,初始pH值为7.5条件下,发酵过程累积总产气量最高,且氢气的累积产气量为132mL,是初始pH值为7的1.5倍。因此,初始pH值为7.5的处理有利于提高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原料发酵沼气中氢气的含量。(2)接种量为35%的实验组对维持厌氧发酵正常p H值的能力明显比其它试验组强;从整个发酵周期内累计总产气量比较,接种量为35%的实验组产气效果较好达到10.6L,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从累积产氢量上比较,接种量为35%条件下,发酵过程累积总产气量最高,且氢气的累积产气量为140mL。因此,35%的接种量有利于提高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原料发酵沼气中氢气的含量。(3)初始pH值为7.5的实验组对维持厌氧发酵正常pH值的能力明显比其它试验组强;从整个发酵周期内累计总产气量比较,碳氮比为20:1的实验组产气效果较好达到11.8L,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从累积产氢量上比较,碳氮比为20:1的条件下,发酵过程氢气的累积产气量为129mL,综合考虑,该实验组对沼气中氢气含量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碳氮比为20:1的处理有利于提高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原料发酵沼气中氢气的含量。(4)响应面模型对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原料产气试验有较好的模拟效果,根据模型预测累积产氢量最大值为150.55mL,此时试验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7.48,接种量为35.54%,碳氮比为20.69。以此试验条件进行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原料发酵验证试验得到累积产氢量为142.16mL,误差为5.57%。
其他文献
<正>重庆园以"青山绿水,山城重庆","爬坡上坎,巴渝乡院"为主题和空间序列,核心展示"山城与江城,自然与家园",园区分为重庆印象区、林田湖草生态展示区和美丽家园示范区三个功
后现代理论在新时期初传入中国,可以说,从来没有一种主义像后现代主义这样充满理论的悖论与张力,也没有一种主义,有如此复杂的争论与接受心态。西方语境中的不同意见,赋予了
“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会长期延续几千年而不崩溃?”是一个很早就被提出,并不断被解读的“古老难题”。以前人们大都局限于历史学学科,从经济、政治、地理环境、社会整体结构
2015年4月25日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地震带发生尼泊尔MS8.1大地震,中国藏南区域和尼泊尔境内的GPS连续站均观测到了明显的同震和震后形变。收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藏
在重型肝炎患者的抢救治疗中,由于患者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常不可避免地合并细菌感染和(或)真菌感染,造成治疗困难。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曲霉感染也时有发生,并成为影响患者临床预后
目的:利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正常人椎基底动脉存在的侧支吻合及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开放并代偿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侧
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新疆喀什、和田、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区1470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小学生成绩的因素,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教师要多关注非
1 技术简介富利禾 (Frisol)系统绿化技术是德国 (Fridrich)公司专门针对恶劣环境下 ,植被恢复困难而开发的植被恢复绿化生物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 :植物种子系统、土壤生物改良系统、土壤
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及时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这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析有多种方法,其中数学模型法,即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
内地学界原本对香港文学评价不高,但在香港回归前后,却集中出现了一批"香港文学史",而这些"史"很少能够得到香港本地人的认同,尤其是史实性偏差较多的作品,但至今也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