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标语的话语策略、逻辑建构及失范纠偏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爆发以来,标语作为一项社会传播工具,重新回到公共传播视野。防疫期间,在信息传播相对闭塞的社区、镇街、村落等地,标语能把复杂的抗疫传播活动简洁化、高效化,在指导、敦促群众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活动具有紧迫性、突发性,传播者来不及对相关传播活动所引发的失范问题进行审视。这期间,部分标语以暴力性、戏谑性、非法性等特点参与话语生产,一方面挤压了日常的传播空间,将更多劣质信息硬塞入有限的防疫传播空间,稀释了抗疫传播活动的价值密度;另一方面,这类标语触犯了伦理底线,消解了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共情能力和动员力量。基于此,为推动标语传播健康发展,营造社会和谐氛围,学界亟待对抗疫标语进行学理剖析和适时纠偏,分析抗疫标语的失范动因及纠偏机制,以期推动社会发展中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的传播制度及观念。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所出现的标语为切入点,综合运用传播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试图建立起基于价值观念和社会属性的标语分析框架。具体而言,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通过对收集、整理的224条抗疫标语进行分类,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标语的文本内容,并借用框架理论对其话语策略加以辨析。最后归纳了四类文本框架:即亲情伦理类、心理震慑类、家国同构类和科普防疫类框架。上述四种框架从个人心理到家庭亲情再到家国同构,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每种框架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心理和情感诉求。为实现健康动员的话语意图和动员效果,抗疫标语采用了一系列话语策略来展开相应“蒙蔽”和“强制”。第三章试图从多角度探究抗疫标语在话语实践背后的运作机制,充分剖析底层场域中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属性,以及标语创作者如何通过框架建构将公众卷入这场防疫动员。本文认为,动员者与被动员者之间是否达成集体共意,是衡量防疫动员任务是否完成的一个重要标准。第四章主要分析了话语策略、话语建构逻辑与失范问题存在的内在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出失范标语的失范表征。为避免文章分析剥离时空,本章特意列举了抗疫失范标语的具体使用场景案例,以此加强各个维度之间的关联性。第五章立足抗疫标语存在的失范问题,从标语创作、传播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纠偏策略。在创作层面,本文认为标语创作应追求言辞适宜,实现“修辞立其诚”和“合理、合规、合法”的职业追求以及敬畏心理;在传播层面,认为抗疫标语应当摒弃工具理性,以受众为本位,遵循“时、度、效”传播规律。同时,公权力主体还应转变基层治理理念,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等,以期让标语成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工具。第六章是结语,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域性、全员性、全要素性的人民防疫战争,无论是采用哪种防疫手段,最后都应该落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防疫理念。本文从抗疫标语出发,在人文主义的烛照下,通过挖掘、探析标语背后的意识形态、传播意图、价值内涵和伦理道德等层面,试图让标语更好的服务公众。标语的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有从人民立场出发,才能创作出真正通俗易懂、引发共鸣的优质标语。这样的标语才能在人民心中产生内驱动力,激发社会动员力量。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众多媒体平台开拓财经自媒体领域并实现了快速发展,在政策、经济、科技、行业和消费者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财经自媒体行业在不断探索中走向成熟。财经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与清晰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营销推广息息相关,科学且合理的盈利模式也是其实现长足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我国财经类自媒体的盈利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与统计分析法
学位
<正>本刊讯:2023年2月23日,由全联房地产商会城市更新分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市更新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更新白皮书(2022)》暨《2022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选编》发布会在北京电子城IC/PIC创新中心成功召开。全联房地产商会城市更新分会候任轮值会长、北京安馨康养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鄂俊宇,全联房地产商会城市更新分会副会长、中鸿创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期刊
本文以电商直播带货中的服务质量和购买意愿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引入快速关系作为中介变量,探究服务质量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和快速关系在服务质量和购买意愿间的作用。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电商直播带货的特征,将电商直播服务质量分为信息质量、平台质量和交互质量三个维度,研究这三个维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具体来讲,提出了如下几个假设,H1:电商直播带货中的快速关系正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H2:电
学位
从“一个声音喊到底”到“人人都有麦克风”,市场化进程的推动下,新闻记者正变成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曾经的“无冕之王”所带来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正义感,在行业巨变、效益激增的今天,正面临诸多挑战。新闻记者既难以忽略对现实诉求的考量,又要承担相应的职业道德责任。职业伦理滑坡以及各种行业乱象使得新闻记者这一职业角色陷入前所未有的压力,在研究这些伦理困境的同时,应将其自身所需的职业诉求因素考虑进去,否则任何伦理
学位
自Web2.0时代以来,微信、QQ、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不断发展,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容纳各方意见、支持公共讨论的“谈判桌”。社交媒体勾勒出全新的社交网络版图,但同时也引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体机构与从业人员、媒体与受众之间关系契约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采用质化的访谈法,以社交媒体作为研究平台,选取15位社交媒体用户的访谈资料作为分析基础。本文在对已有
学位
作为新时期基层干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驻村干部在深入乡村社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社会治理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乡村社会治理成效成为驻村干部在驻村帮扶工作检验的重要一环。在媒介化社会背景下,媒介技术快速更迭为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无限可能和契机。在以往的研究当中,以新媒体赋能为视角,多是将农民作为主要对象,认为新媒体成为基层农业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通过科普农业知识实现对农民的赋能,进
学位
随着现代性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空间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空间转向”,并被公认为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进展。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电视媒体作为展现人类生存之境的窗口,能够赋予各种潜在或遥远的环境风险以可视化,并通过语境的再结构化向人们展示“变化中的环境”,这一过程中空间环境的生产、重构、分配等问题牵涉到媒介研究、电视新闻报道等领域一系列具有交叉性
学位
虚拟社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知识共享平台。本研究以虚拟社区为研究对象,探究虚拟社区内人文社科类知识共享网络的特征、成员在网络中的角色类型及其关系、成员在虚拟社区中的影响力,并呈现知识共享网络的动态演变形态。同时比较群体性更强、有管理员的豆瓣小组和开放性更强、以知识内容为导向的知乎社区的差异,横向和纵向相结合,分析虚拟社区中知识共享及传播的规律,理解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针对人文社科类知识,豆瓣是此类
学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每天有亿万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交流、分享、传递信息,以收集、整合、提供信息为主要功能的信息聚合平台逐步掌握了传播权力。但在政策管制之下,非公有制信息聚合平台并没有新闻信息采编的权力,只能通过转载媒体新闻稿件、邀请媒体入驻等方式,为平台用户提供大量新闻内容。在“内容为王”时代,优质原创内容仍然是各大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获取具有新闻性的原创内容,各大信息聚合平台纷纷组建新闻当事人业
学位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筹备建党开始,报刊就是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党领导下的报刊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党性色彩,立足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服务于工人运动和国内革命,因此,无论是报人群体,还是通讯员队伍,都具有区别于其他阶级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鲜明特点。在中共早期的新闻工作领域中,通讯工作制度体系空白,直至革命根据地时期才得以制度化确定,成为新闻事业单独且正式的组成部分。在其人员组成上,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