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幼苗对淹水和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快速和持续变化改变了降水模式,造成局部地区洪涝及干旱等极端事件发生,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及生产力的产出造成损失。植物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来响应水分胁迫,目前,对木本植物在淹水和干旱胁迫下生理响应机理的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以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的幼苗为对象,开展不同水分梯度的处理实验(低含水量(12%)、一般含水量(25%)、高含水量(31%)、全淹),以及淹水恢复(25%)、高含水量恢复(31%→25%)与旱后复水(12%→25%)实验,探究幼苗在激素、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光合及荧光系统等方面生理变化,为阐明水杉在淹水及干旱胁迫下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淹水胁迫下(幼苗全淹没处理),在激素方面,乙烯含量第7天开始增加,28天达2687.02 nmol·g-1,比28天时的一般含水量处理提高51.77%。在抗氧化系统方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发生显著变化,SOD活性在胁迫11天起持续上升,至第28天为727.61 U·g-1,比一般含水量处理提高2.9倍;POD活性在14天开始上升,28天时达到1532.59 U·g-1,与一般含水量处理相比提高4.2倍。荧光及光合作用系统层面,光化学猝灭系数及净光合速率在淹水胁迫11-14天时与一般含水量处理相比下降,光化学猝灭系数在淹水胁迫14天时为0.25,比一般含水量处理低45.65%,14天时净光合速率为1.11μmol·m-2·s-1,比一般含水量处理低68.10%。至17天后叶片腐烂。淹水6天后恢复处理(至土壤含水量25%)的各指标与一般含水量处理没有显著差异(P>0.05)。2)干旱胁迫下(幼苗低含水量(12%)处理),首先脱落酸和乙烯共同响应,二者含量都在6天6小时开始增加,14天时分别比一般含水量处理增加58.59%和64.96%。抗氧化系统中P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作为主要响应物质,都在胁迫9天起活性上升,21天时分别比一般含水量处理分别提高2.4倍与9.03倍。渗透调节的脯氨酸含量在第7天开始增加,21天时是一般含水量处理的13.51倍。光合作用受干旱胁迫影响,在9-11天时与一般含水量处理相比下降,至11天时净光合速率为0.50μmol·m-2·s-1,比一般含水量处理降低88.37%。14天后叶片已皱缩萎蔫。干旱6天后复水处理(土壤含水量由12%恢复至25%)后各指标与一般含水量处理基本一致。3)淹水胁迫下(幼苗全淹没)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势以及POD与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关联(P<0.05),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与表观羧化效率具有显著关联(P<0.05);在干旱胁迫下(土壤含水量12%),与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性关联的指标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GR(P<0.05),与表观羧化效率具有显著关联的指标是净光合速率(P<0.001)。4)比较淹水胁迫与干旱胁迫生理响应结果,淹水胁迫中幼苗的响应激素为乙烯,干旱胁迫中为脱落酸和乙烯,且幼苗对淹水胁迫的响应时间比干旱胁迫晚约18个小时。抗氧化系统层面上,淹水胁迫中起响应的酶为SOD和POD,干旱胁迫中为POD和GR,且抗氧化酶响应时间比淹水胁迫提前2天。渗透调节层面上,脯氨酸仅在干旱胁迫时含量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增长,个体趋于死亡,两种胁迫下光合荧光系统的指标都在中后期下降,但淹水胁迫的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时间比干旱胁迫推迟2-3天。
其他文献
河口海岸带是陆海界面的动态地貌单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处于快速动态变化之中:一方面,河口海岸带感潮河流受到潮汐等因素的影响,水质要素变化迅速;另一方面,受到河流上游来水来沙、全球气候变化下海平面的变动及人为活动等影响,淤泥质潮滩地形也发生了快速变化,对潮间带地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为提高动态监测精度,本研究将高分辨率卫星观测与水动力模拟相结合,用于河口海岸带感潮河流水质、潮滩地形动态变化分析,以满
视频SAR作为一种新提出的概念,相对于传统SAR,其优势在于高分辨率、高帧率的成像特性。高帧率的特性可以实现对地面场景进行连续多帧成像,同时高分辨率的特性可以获取更精准的目标信息。视频SAR的成像帧率与雷达工作频率成正比,可以通过提高工作频率或子孔径重叠率来提高视频SAR成像帧率。由于视频SAR平台一般选用无人机等小型平台,且系统载频较高,使得其成像处理对平台定位误差特别敏感,更容易受到大气扰动影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能够实现二维高分辨率成像的遥感设备。它借助于机载或星载的运动平台,通过发射大时宽-带宽积的线性调频信号,在接收到回波后进行二维信号处理,可以获得二维高分辨率的场景信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是在SA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增加一个天线,载机平台在一次飞行过程中可以使用两个天线对相同场景进行照射。利用两个天线位置的不同导致接收回波的时延不同,并结合测量几何关系,
生活垃圾分类是新时尚。上海市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强制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湿垃圾分出量由2018年日均4400吨增长至2020年的日均9428吨,占上海市生活垃圾总量的32%,标志着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湿垃圾分出量远超上海市规划预测量,末端处理处置存在困难,也进一步地反映出食物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故系统探究“从食物到湿垃圾”的过程,对减少食物浪费、减少湿垃圾量,促进湿垃圾资源
深度学习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优秀的算法更是层出不穷,在医学图像分类上已经具备很高的识别率,但是在处理多尺寸的医学图像数据集时,现有算法的识别效果还不是很好,不能满足当代智能医疗系统应用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深度学习算法在处理多尺寸的医学图像时,会先通过双线性插值的方法对图片进行预处理,而这会导致图片信息的丢失,进而影响分类的效果。为了提高深度学习算法在多尺寸医学图像分类上的准确性与适应性,本
数值微分是一类典型的不适定问题,其求解的本质困难在于解的不稳定性,即当函数值本身具有较小的扰动时,直接求导产生的误差可能是任意的.为此,如何构造稳定的微分算法一直是数值微分研究的重点.本文考虑了求解数值微分问题的两类稳定化算法:有限差分法和磨光化方法,给出了两种算法的构造、误差分析及数值实现.有限差分法是基于代数精度的概念,利用待定系数法构造了任意阶的有限差分格式.此外,我们还分析了差分格式的余项
在这个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交网络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面对快速更新迭代的软件开发节奏,IT从业者与外界交流更加频繁。他们为了满足日常工作可能需要安装多个软件,比如CSDN、企业微信、Boss直聘等,但只会用到各个软件的一小部分,然而每款软件其它功能却极少用到,占用了系统资源、桌面资源。然而目前市场却没有集招聘、交友、问答、吐槽、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专属于IT从业者的Web社交系统。此外,在传统
国家形象内涵丰富,涵盖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诸多领域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近几年来,短视频作为我国流量经济的核心板块,其用户基数之大、传播覆盖面之广、传播速度之快都成为各级政府和媒体乃至个人争相抢占的新媒体高地。同时,短视频又为国家形象提供了新的呈现方式和传播通道,因而“国家形象短视频”应运而生。从专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到每一条短视频都影射着国家形象的一个维度,每一个
农村生活污水氮污染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太湖流域。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污水未经有效收集、处理排放后,导致入湖氮磷负荷超过水体环境容量,藻类爆发风险加剧。为改善农村地区水体环境,缓解太湖流域富营养化现状,寻求高效、经济的脱氮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好氧反硝化菌可以在同一反应器内完成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农业废弃物作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可以提供细菌生长附着环境及碳源物质。好氧反硝化菌与农业废弃物相结合的
厨余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有机成分高等特点,其中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及微塑料(MPs)等新兴污染物的去除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法、高级氧化法和吸附法,其中常规污水厂的生物处理一般无法彻底去除污染物,高级氧化法虽可高效快速去除污染物,但操作成本高且易引起二次污染。相比之下,吸附法因具有价格低廉、去除效率高、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已成为去除溶液中污染物最为广泛的处理方法。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