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力工控系统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和“两化融合”等国家战略规划的大规模推进,电力工控系统基础设施智能化迅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相对封闭的电力工控系统面临新的信息安全威胁。电力工控系统的安全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战略安全,一旦遭受破坏,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引发大规模停电事故,危害公共生活,造成社会动荡。本文针对电力工控系统的动态信息安全防护问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容忍入侵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61433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云计算环境下工业信息物理系统主动入侵反应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61873103); 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项目“面向电力工控系统的攻击仿真验证技术研究”(52110417001B);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工控系统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和“两化融合”等国家战略规划的大规模推进,电力工控系统基础设施智能化迅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相对封闭的电力工控系统面临新的信息安全威胁。电力工控系统的安全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战略安全,一旦遭受破坏,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引发大规模停电事故,危害公共生活,造成社会动荡。本文针对电力工控系统的动态信息安全防护问题,从系统信息物理紧密耦合的结构特点出发,分析自身内部的漏洞脆弱性以及面临的外界信息安全威胁,从系统安全工程的视角提出电力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的统一架构,并围绕“入侵检测-风险评估-策略决策”的容忍入侵防护闭环思想,分别对这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实现对攻击行为和系统异常状态的早期检测、准确把握系统安全态势、及时采取最优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电力工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入侵检测作为动态安全防护的起始环节,为后续威胁分析和风险评估提供触发条件以及重要信息。传统入侵检测方法大多没有考虑检测结果自身的可信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共识机制的电力工控系统协同入侵检测方法,适用于去中心化的多微网系统。通过多模式的提案生成算法,提高了提案即协同检测目标的生成频率,降低了检测的漏报率。在此基础上,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实现分布式检测结果的共识,通过协同的方式提高了入侵检测的准确性,并且该方法的实施不需要集中式节点和可信第三方授权,克服了传统中心化协同检测方法单点故障、计算存储资源存在瓶颈等可扩展性难题。最后,将共识得出的检测结果存储在区块链上,保证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风险评估旨在基于入侵检测得到的异常状态信息和攻击证据,理解、推理和预测系统面临的风险,为决策环节提供必要的辅助决策信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攻击意图的电力工控系统风险渗透分析方法。首先考虑到电力工控系统的空间异质性会使得风险在不同区域的渗透过程存在差异性,利用节点间相互依赖关系进行系统分区,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区域分别构建风险渗透分析模型。同时,探究不同攻击意图下攻击传播影响机理,设计不同攻击意图下模型状态转移规则的映射关系,提高了攻击行为和攻击路径的预测精度。并针对系统直接资产损失和系统稳定性状态等多方面影响结果,提出多维度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统一尺度量化不同攻击场景下的后果风险,推演风险变化趋势。最后,对攻击意图进行反馈验证和动态更新,提高后续阶段风险渗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策略决策负责针对目前系统面临的安全态势,制定合理的防护及恢复策略,降低信息攻击带来的影响损失,保障系统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内。由于在实际防护策略生成过程中,攻防双方对于对方的类型、策略和收益函数可能并不十分清楚,属于不完全信息博弈。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去中心化电力工控系统的安全策略决策共识方法。首先,考虑了不同类型攻击者和防御者的模糊收益偏好,综合考量系统风险、运行状态、安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确定收益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模糊贝叶斯博弈模型,并利用海萨尼转换解决了不完全信息博弈问题,得出最优的混合防护策略。进而基于混合共识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了对去中心化系统各安全策略方案的共识,解决了分布式节点安全性不足和缺乏信任性的问题,确保了决策结果的可靠性和不变性。最后对本文所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所取得的主要创新点,并且对于之后的研究与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光纤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因其功率输出高、转换效率好、光束质量佳、环境适应性强、结构紧凑和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工业加工、光纤通信、生物医疗、国防和科研等领域。有源光纤是在光纤纤芯中,用特殊工艺掺入镧系稀土元素(铒Er、镱Yb、钕Nd、铥Tm、钬Ho、铋Bi等)制备成的一种特种光纤,其性能是光纤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的核心基础。论文面向有源光纤的设计、制备、性能测试及系统应用开展研究,研究内容涉及
催化反应在化学工业中相当普遍,超过90%的化学制造是基于或者严重依赖于催化过程。其中,电催化分解水大规模产氢氧是可再生能源转化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催化活性位点的设计优化与微观反应步骤和反应基团吸脱附的机理认识密切相关,基于局域电子特性与催化位点反应活性的微观构型机制,本论文研究了界面之间的双位点协同效应和电荷转移对于催化反应的调控机理。进而利用分级形貌、界面复合、层间限域等改性手段调控催化剂的表
目的·采用纳米增强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采集大队列人群的血浆代谢指纹图谱,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代谢组学差异解释。方法·所有样本来源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然人群队列。于2019年2—8月期间纳入符合标准的14 419例队列成员,分别为冠心病单患组1 608例,脑卒中单患组461例,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冠心病+脑卒中) 145例和对照组12 205例,并进行前瞻性血浆样本采集。采用课题组开发的纳米材
相干光通信技术相比传统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光通信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支持高级调制格式、能够在数字域补偿各种线性和非线性损伤的优点,一直是光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数字相干光接技术仍未克服系统结构复杂、所需元器件数量多、成本高昂以及功耗水平较高的问题,并不适用于空间光通信,光接入网和数据中心互联等一些对体积、重量、功耗或成本有严苛限制的应用场景。目前提出的简化相干光接收方案采用
AlN陶瓷由于各方面性能的优异表现,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散热基板和电子封装领域。本文系统研究了稀土烧结助剂、烧结工艺、退火处理和无机增强相对AlN陶瓷显微结构、导热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协同优化了AlN陶瓷的弯曲强度和热导率。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交流阻抗谱等分析手段,对整个改性过程中材料微观结构和缺陷浓度变化及其改性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不同稀土氧化物和氟化物作为二元
融媒体视阈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提升既是时代命题也是现实需要,它关系着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群众的利益诉求以及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途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提升面临着信息量增长、舆论传播加速、平台建设多元等诸多新挑战。本文探索了融媒体给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增强党的领导力的路径,旨在为基层治理水平、干部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提供经验借鉴。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不断重塑媒体生态格局,国家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逐渐提上日程。党和国家一方面加强对新媒体的运用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展开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加强基层舆论引导并坚守基层舆论阵地,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驱动创新发展,打造服务本土的基层政务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并巩固脱贫成果。未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不仅要重新审视新
随着系统集成度的增强,系统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的健康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退化,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变得至关重要。在现有的维护策略中,预测性维护通过对系统进行故障预测,可以有效地减小系统的失效风险以及维护成本,因而成为目前维护策略研究的热点。故障预测是实现预测性维护的基础,现有的故障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模型的故障预测方法、数据驱动的故障
应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提高口腔内科实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此为基础,对应用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应用策略和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就参与式教学对口腔内科实验教学的启发进行探讨。
钠离子电池因其具有钠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取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储能器件。但缺乏合适的电极材料导致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依然存在困难。共轭配位聚合物具有结构可调、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活性位点、稳定的化学结构以及较好的导电性,使其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目前,共轭配位聚合物用于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对共轭配位聚合物的化学结构以及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