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通过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反复经验会获得与环境的潜在关系,并表征为相应的社会结构图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已有研究表明,中西文化塑造的不同思维方式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图式具有一定的差异,中国人的环性文化使其形成独特的环性社会结构图式。在三客体关系结构中,相比西方的线性结构,中国人更偏好环性结构。本研究主要通过行为、眼动和ERP技术,探究中国被试在加工三客体间关系时,是否存在环/线性社会结构图式的实验性分离。研究一:采用行为实验法,使用文字材料呈现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场景,探究被试能否在启动条件下快速区分四种不同结构的场景:环性结构、线性结构、环无关和线无关。结果显示,环性结构场景的平均反应时显著快于线性结构、环无关和线无关。环性启动效应显著,线性启动效应显著,表明环/线性结构加工可以发生分离,环性结构是一种整体的单一加工单元,线性结构是一种局部的加工单元。研究二:采用行为实验法,使用图画材料呈现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场景,探究被试能否在启动条件下快速区分四种不同结构的场景:环性结构、线性结构、环无关和线无关。结果显示,环性结构场景的平均反应时显著快于线性结构、环无关和线无关。环性启动效应显著,识别图画材料的反应时要显著长于识别文字材料。表明图画材料的环线性结构也能发生分离,环性结构是一种整体的单一加工单元,三客体社会结构图式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基于视觉基础。研究三:采用眼动技术,进一步探究使用图画材料时环/线性结构加工分离的眼动指标及信息加工特点。结果显示,环性结构的首次注视时间和注视点数量显著多于线性结构,再次验证了环/线性结构图式的加工分离。表明在进行基于直接经验的早期视觉加工时,被试更偏好环性结构,环性结构可能是一种自动化的加工。研究四:采用ERP技术,进一步探究使用图画材料时环/线性结构加工分离的脑电指标及神经机制。结果显示,N100成分的环性结构波幅要显著小于线性结构,P300成分环性结构波幅显著大于线性结构,N400和P600的环性结构显著小于线性结构。再次验证了环/线性结构图式的加工分离,环性结构是一种整体加工单元,可能是一种自动化的加工;线性结构是一种局部加工单元,可能是一种控制加工。总之,环/线性社会结构图式可以发生实验性分离,且环性结构是一种整体的单一加工单元,线性结构是一种局部加工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