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子空间法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结构在复杂的服役环境中常会遭受各种损伤,从而引起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结构的损伤识别问题对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损伤识别指标的构造,有两种主要的思路。一是利用基准有限元模型,结合有限元更新法和模式匹配法识别损伤(有模型法);二是不需要基准有限元模型,直接利用结构模态参数或响应的改变来识别结构的损伤(无模型法)。通常情况下,实际结构的基准有限元模型和模态参数不容易得到,抑或精度不高,这就限制了有模型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因而,无模型法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其中的时域法直接利用响应数据构造损伤指标,且理论严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时域法中,随机子空间法是一种基于环境激励响应的时域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它概念清楚,理论严密、直接利用时域数据,克服了频域法和时频域法的频率分辨率影响,近年来成为模态参数识别领域的基准算法,广泛应用于大型工程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而在损伤识别领域,随机子空间法的研究尚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选择随机子空间算法及其识别指标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随机子空间算法中加权方式和系统矩阵求解算法对损伤识别的影响,并将其应用在输电塔架结构中,实现输电塔架结构的损伤判定和损伤定位。本文所做的工作如下:1.研究了基于子空间正交特性和基于预测误差指标的损伤判定和损伤定位,针对目前常规采用的奇异值曲线确定随机子空间系统阶次的不足,分别引入了奇异熵理论和稳定图方法进行系统定阶,使系统阶次的选取更清晰,避免了系统阶次选择的随意性。2.随机子空间算法作为一个系统的识别算法理论,其中有多种系统矩阵求解算法及加权算法,以往有部分学者研究了不同的系统矩阵求解算法及加权算法对于模态参数识别效果的影响,而它们对损伤识别指标的影响少有人进行讨论。本文讨论了两种不同的系统矩阵求解算法和三种不同加权方法的计算特性,研究了不同系统矩阵求解算法和加权方法对于损伤识别指标的计算效果、区分度的影响,对比研究表明UPC和PC加权方法对于损伤识别指标的区分度和计算精度是最好的,且最小二乘算法的识别效果优于观测矩阵算法,建议应用随机子空间指标进行损伤识别时采用UPC方法进行加权,采用观测矩阵求解系统矩阵。3.本文运用互补角指标和归一化指标首先判别结构是否发生损伤和严重程度,然后运用预测误差损伤指标判别结构的损伤位置,建立了一套结构损伤判定和损伤定位的两步法。4.考虑到输电塔体系复杂的工作环境,如健康状态和未知状态的测试温度存在差异等。因此本文对输电塔体系在温度变化,及裹冰厚度较大等特殊原因影响下的结构损伤进行了识别,指出特殊因素对基于随机子空间法的指标的影响。
其他文献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要求,对本校8481名本科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本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学生整体优良率仅为22.3%,而不及格率达到了34.0%;三、四
本文选定难度动作为突破口,以提高中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难度技术水平为目标,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历届艺术体操项目的评分规则在难度
TGFU是一种与传统的技术领先的比赛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TGFU的发展是为了寻求提供一种优质比赛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本文将对TGFU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
  本文以北京市普通高校不同年龄段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等,对各年龄阶段女性的体育参与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女性体育参
  多年来,国内学者对裁判员的主体地位与行为责任研究很少。由于裁判员在比赛中担任的角色特殊,其行为是否要承担责任在认定上一直很模糊。项目竞赛规则和行业组织机构对裁判
弹性智能织物可通过内置的张力感受器感受胸廓张力变化并计算呼吸频率(RR).如果RR判断无氧阈成为可能,这将是一种无创、简便的判断无氧阈的新方法.本研究通过在递增负荷运动
包含SET结构域的核受体结合蛋白1(NSD1)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它能够特异性的甲基化组蛋白H3赖氨酸第36位(H3K36).异常表达的NSD1主要发现于Sotos综合症患者体内,但它同样
为充分发挥钢材强度高的特点,钢构件的长细比一般较大,截面选择较为开展,构件的承载力多由整体或局部稳定性能控制。对于轴压构件在高温下的整体稳定承载力,《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
  大学生女篮决赛,全国16支强队共聚天津。通过预赛的检验,每支队伍都有自己独有的风格与打法,而无论怎么打、何种风格,其精髓必须把握住"得分、阻止对手得分"。而所谓的"阻止
  奥运传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有必要对其进行学理上的分析。本文探索了奥运传播的学科发展和媒介变革,结合当下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赋予奥运传播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