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机组高维时序数据下的模型时滞和融合模型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a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力发电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发电方式,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必须对燃煤机组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的建模和优化。然而,尽管有着大量的机理性的研究工作,燃煤机组由于其工艺复杂性、规模巨大性、运行工况多样性和燃煤品质多变性导致其精确建模异常复杂。燃煤发电在历史运行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覆盖电厂生产全过程的运行数据,这些数据为大数据技术在燃煤电站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因此,数据驱动的建模技术已经在参数预测、故障诊断、安全监测、性能优化方面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数据驱动的火电建模工作尚主要集中于在机理模型指导下利用系统少量的监控参数进行的建模,很少考虑高维、变时滞时序数据建模的特殊需求,这使得模型精度很难在各复杂工况下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对于时滞研究的缺乏使得模型的透明性差,在实际系统中的部署也会遇到模型可解释性问题。本文针对火电机组的高维时序工业大数据,构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针对火电机组大数据高维性和时序性的数据驱动建模方法,以期提高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建模效率和建模精度。本文选取火电机组中火电厂方感兴趣的且具代表性的参数为例,运用本文提出的数据驱动反向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主汽温度、再热汽温、输出功率等的预测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火电机组工业大数据的高维性,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种Filter与Embedded方法相结合的快速评估特征重要性的特征选择方法,通过基于统计的相关性分析并结合梯度提升机模型训练得出的权重,筛选出与建模目标高相关的重要特征,避免了纯粹基于机理模型只考虑数据间因果关系导致建模参数的选择少,而忽略数据间存在的高价值的相关关系,以致于较难寻找系统次要影响因素的问题。2)针对火电机组工业大数据的时序性及工业大数据中各相关特征与预测目标之间复杂的时滞关系,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基于一阶时序相关性的算法TD-CORT来计算特征间的时延大小,通过该算法能够准确判断特征与预测目标的时延先后。对于特征的时延判断,可以看作是一种在时间维度上的特征选择方法。精确的时序特征工程可以使得机组模型的建模在保持较低计算复杂度的情况下同时提升模型准确度。3)针对机组工况的复杂性,本文从特征预处理、特征选择到融合模型的训练,在保证模型精度的情况下极大地减少了手动调参的过程,并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LightGBM与深度神经网络的Ensembling模型融合方案。在复杂工况下实现了对目标特征较好的预测精度,同时保证了模型的泛化性。本工作已在TensorFlow机器学习系统套件上实现,在基于Docker容器的Rancher平台上实现了部署。实现的系统预测模型已被部署在了国内某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上,用于对火电系统多个关键参数进行建模和预测。场地测试以及长达十个月的持续化服务表明,该算法在火电机组的各个工况下均能保持较高的预测精度,已经为电厂的实际操作调度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根据本文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案所建模型的精度验证了本文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为火电机组建模提供了新途径。
其他文献
历史上学校戏剧有"社团演戏"和"大家游戏"两种主要模式;前者历史悠久,有的戏还能服务社会,但仅少数精英参加;后者1960年代源于欧美,游戏式即兴表演让人人参与,但不是属于美育教育的戏剧。二者均未能在中小学普及戏剧课,需要来个否定之否定:演戏—游戏—再演戏。以前演戏的重心在于戏,新模式的重心在于演,让全体学生都能分组表演类似"练习曲"的小戏,通过创造性地诠释优质范本来学习当众表达、人际互动及团队合作
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各项工作都充满挑战,做好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关键。本文从阐述后疫情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独特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精准资助""思想资助""心理资助"以及"学业、就业资助"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方式,进一步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水平,着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保驾护航。
学位
学位
在"互联网+教育"的全新教育形态下,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型统计思维和统计核心价值观的统计人才,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三阶段混合式"的教学过程、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全方位的考核方式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组成的"统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运
构建多场景应用科教平台,形成基础教学与应用能力、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新能源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器件应用的实例互动性教学,拓展"大冶金"理念。增强学生对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理论知识和发展趋势的了解,激发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拓展冶金工程专业范围,适应能量储存与转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