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干扰对锡林郭勒草原和河南农区鼠类种群动态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ndb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对鼠类的时空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人为干扰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包括人类生产、生活和其它社会活动。为探讨道路、放牧、耕作制度等人类活动对鼠类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为鼠害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基础线索。应用洞口系数法,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选择沿道路分布的草场,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对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在灭鼠前后,对沿道路分布草场中的鼠类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对南阳农作区沿道路分布的农田鼠类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对豫东农区农田地下鼠土丘数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1)布氏田鼠低数量期,在锡林郭勒草原,在春季(5月),放牧草场的布氏田鼠密度高于禁牧草场,距离道路越近,布氏田鼠密度越高;夏季(7月),放牧草场和禁牧草场内布氏田鼠密度差异不显著,距离道路越近的样带布氏田鼠的密度越高;秋季(9月),放牧草场的布氏田鼠密度高于禁牧草场,距离道路越近布氏田鼠的数量越多;在近道路区域2000m以内,距离道路越近,布氏田鼠密度越高,布氏田鼠种群密度与道路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鼠类种群密度爆发情况下,在锡林郭勒草原,灭鼠前(5月),近道路区域(0-1000m),距离道路越远,鼠类种群密度越低;灭鼠后(7月,9月),近道路区域,不同道路距离内鼠类种群密度差异不显著。   3)南阳农区不同季节、不同道路梯度内鼠类种群密度无显著性差异,道路对农田鼠类种群密度几乎无影响。   4)不同作物内地下鼠的土丘数量差异显著,豫东农区的地下鼠在春季主要危害小麦,到了夏季和秋季,小麦收获之后,则以危害花生为主,树林地和农田周围的各种弃耕地是鼠类,尤其是棕色田鼠的良好庇护所;不同土壤类型内地下鼠土丘数量差异不显著,土壤类型对农田地下鼠几乎无影响;同一时期,灌溉过后的农田内地下鼠土丘数多于为灌溉的农田,农田灌溉使进地下鼠的挖掘增强:在春季,小麦的被破坏程度与地下鼠土丘鼠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以Span-60和Tween-20为复合分散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为功能性单体,用反相悬浮聚合技术成功制备出含环氧基团的聚合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载体逐渐成为固定化酶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酶固定化载体,纳米结构材料显示出优良特性,如较高的比表面积增加酶的负载率,较低的传质阻力提高固定化酶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如心肌梗塞,中风和外周血管疾病是全世界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组织损伤程度直接与血流程度以及缺血时间有关[1]。药物溶栓、经
Shp2(Src homology2-containing phosphotyrosine phosphatase2)蛋白是由PTPN11基因编码的一个广泛表达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它由N端两个连续的SH2结构域、磷酸酶活性的PTPase
浮游病毒(Virioplankton)是淡水水体中种类最丰富,丰度最高的生物类群。本研究从云南省10个湖泊采集了11个水样,并对采样点进行了环境因子的检测,发现水温、营养水平等因素并
阿尔兹海默症(AD)是影响世界人口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β-淀粉样多肽(Aβ)的聚集及其引发的神经毒性与AD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采用分子调节剂调控Aβ的聚集行为、抑制其神经毒性是控制和治疗AD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不同类型的调节剂相耦合,有望综合调节剂与Aβ的多种作用力和多重作用位点,进而产生协同作用,提高调节剂干扰Aβ组装聚集的能力。本论文提出了“短肽–小分子二元调节剂”的概念和设计思路,实现了二者的
干旱是植物常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对作物的高产稳产构成威胁,培育耐旱新品种来适应干旱的环境是最经济的策略。传统育种方法提高作物抗旱性越来越困难,随着对植物抗旱机制的深入了解,特别是其分子机制的了解,发现了一些与植物抗旱相关的基因,并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抗旱性相对提高的转基因植物。研究表明,CSPs在微生物和植物的逆境生存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机制相似,CSPs可以作为RN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