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跨断层隧道动力响应及抗错断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大量公路、铁路隧道及水工隧洞工程不可避免的修建在高烈度地震区。震害调查表明,断层错动是导致跨断层隧道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跨断层隧道的震害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抗震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跨断层隧道为研究对象,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别研究了断层错动及强震作用下隧道衬砌受力与变形特性,揭示了跨断层隧道的震害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隧道抗断及减震技术。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针对断层错动作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及数值分析研究了断层错动作用下隧道的受力与变形特征。分析了断层要素(如倾角、走向和错动形式等)对隧道衬砌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断层错动作用主要影响断层带及其两侧一定范围内衬砌结构的变形与受力形态,影响范围受断层宽度影响显著。基于衬砌截面最小安全系数提出了隧道抗断设防长度确定方法,隧道抗断设防长度随断层宽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断层带两侧设防长度随断层宽度的增加略有减小。  (2)基于断层错动对衬砌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两类抗断技术(铰接与超挖)的抗错断效果及适用性。结果表明两者均能够显著降低衬砌内力;铰接适用于断层宽度较大的情况,而后者适用于断层宽度较小且变形较集中的情况。  针对铰接技术,随着柔性连接材料刚度的降低,衬砌内力不断减小;当柔性连接材料与衬砌混凝土的弹模比小于1/100后,衬砌内力的减小幅度趋于稳定。同时,对柔性连接的空间位置进行了优化,提出了跨缝布置的柔性连接方式。  对于超挖设计,在错动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超挖量的增加,衬砌内力不断减小;当超挖量大于断层错动量后,衬砌内力受超挖量影响较小。因此,综合考虑安全与经济因素,建议超挖量取断层错动量。  (3)研发了一种适用于铰接设计的柔性材料—聚乙烯醇纤维塑性混凝土。该材料与传统塑性混凝土相比,其抗拉强度、延性与韧性明显增强,在铰接式衬砌中能够通过自身变形适应断层的错动位移。通过系统的力学性能试验,确定了最优纤维体积掺率为0.2%,该体积掺率下纤维塑性混凝土的单轴压缩强度、弹性模量、拉压强度比分别达到3.1MPa、0.5GPa和0.2。  (4)针对地震动作用,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地震动作用下衬砌的动力响应,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地震动强度、断层倾角等因素对衬砌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处衬砌的响应明显大于正常区段,断层破碎带及其两侧2~3倍洞径范围为重点设防区。抗震设防长度受断层及其两侧围岩力学性质影响,断层破碎带与两侧围岩力学性质差别不同时,抗震设防范围有所不同。  (5)针对地震动作用引发的隧道跨断层段的震害,研究了横向减震层与纵向抗震缝两种减震措施的效果与适用性。分析了减震层厚度对衬砌响应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减震效果与经济成本,建议减震层厚度取10cm左右。  研究了减震缝的布置形式及间距对减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两侧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可交错设置抗震缝,最优间距为15m左右。由于断层破碎带对地震动具有放大效应,断层带区域减震缝间距应减小,同时考虑衬砌在正常运营下的稳定性,建议只在二次衬砌设置抗震缝。  (6)基于上述研究成果,针对香炉山引水隧洞跨断层部位建议采用抗错断与减震相结合的抗震措施,并提出了具体抗震结构形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该抗震措施后衬砌的内力明显降低,抗震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工程中通常应用经验类比法估计岩体的力学参数,原因在于岩体结构的复杂性使代表岩体的特征单元体很大,一般无法直接取样测试。但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则可以克服这种困难。
该文用有限无方法对由锚索、锚固体(粘结体)、岩土体组成的锚固系统进行了分析,主要工作概述为:1、概括总结了目前锚固工程的发展、现状态及设计、施工情况.2、利用有限元方
次声警报是泥石流灾害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对泥石流次声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实测次声信号的统计分析、对算法的拓展,难以实现对泥石流性质和规模的定量警报。分析次声特征与
在网壳结构的发展过程中,根据网壳结构的受力特点,人们研究了单层网壳结构、组合网壳结构及单、双层网壳结构.该论文研究的这个新课题是一种混合型风壳结构,其形式仍然是一种
由于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频繁发生,有关施工期结构的可靠性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该文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基于钢筋混凝土
该文先从单桩分析入手,提出了基于能量法的有限里兹单元法,并将之应用于群桩循环法分析和基于群桩循环法分析的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分析中去,用上述方法对单桩、群桩、复合地
该文通过对穿心暗牛腿钢管混凝土柱节点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归纳出该类型节点受力特征,提出节点的设计方法及改进措施.首先,进行了取自实际工程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足尺试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方法独特,结构受力、变形表现为显著的几何非线性,导致其计算理论和施工控制方法均异于其它桥型.该文在有限位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悬索桥结构的力学特性及其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地基沉降的概率分析方法及其可靠度计算.首先对现有的基于规范公式的沉降概率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充分了考虑各参数的随机性和相关性,给出了沉降一阶T
帽子模型是近年业的在土工计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土介持本构模型.该文在以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统一强度理论(俞茂宏,1991)与帽子模型相结合,提出了双剪应力双椭圆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