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驯化对根际微生物的选择及驱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cbr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驯化是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物进化过程,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阐明水稻驯化驱动的根际微生物组群落结构和功能变化规律,进而应用于改良、重组和构建栽培稻根际微生物组是农业发展重要增长点。现代栽培稻包括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及非洲栽培稻(O.glaberrima),由不同的野生种驯化而来,且独立起源于亚洲和非洲。本研究共以12种具有遗传关系的野生稻及栽培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及控制试验,首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16S r RNA,ITS扩增技术及宏基因组学等方法)和GJAM模型确定了野生稻根际核心微生物资源,采用FARPROTAX预测其功能,揭示了这部分微生物资源有利于宿主植物生长;然后,对比野生稻和栽培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明确了水稻驯化定向选择的细菌和真菌种类及结构变化;接下来,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方法,进一步阐明了根际微生物的功能特性,解析了水稻驯化对根际微生物功能的变化特征,特别是对碳氮代谢功能途径的影响;最后,通过植物遗传育种的手段,探讨了水稻驯化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组装的调控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系统地采集了保护40余年的原位东乡野生稻和移位保护苗圃东乡野生稻的根际土壤样品,通过GJAM模型确定了野生稻具有44个核心ASVs,其中35个根际核心细菌和9个核心真菌。细菌ASVs分别属于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后壁菌门、芽单胞菌门、硝化螺菌门、变形菌门和Rokubacteria。9个核心真菌ASVs分别来自于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罗兹菌门及未鉴定真菌门。移位保护苗圃野生稻根际核心细菌中具有9个相对丰度更高的ASVs,分别来自于Haliangium、Anaeromyxobacter、Bradyrhizobium、Bacillus、Conexibacter、Beijerinckiaceae和Anaerolineae。此外,受核心微生物类群的丰度影响,核心微生物类群与土壤特性的相关性在原位和移位保护苗圃不同。固氮、锰氧化、好氧化学异养、化学异养和铁呼吸是野生稻根际核心微生物的生态功能。(2)12种具有遗传关系的野生稻和栽培稻种植于相同条件下,排除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在水稻扬花期,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利用ITS扩增子测序比较了野生稻和栽培稻根际真菌群落的结构特征,并采用FUNGuild预测了根际真菌功能。结果表明,驯化提高了水稻根际真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这与Acremonium、Lecythophora等真菌在栽培稻根际富集有关。共现网络结果表明,野生稻根际真菌共现网络复杂度高于栽培稻,其中,AMF和土传真菌分别与其他真菌具有更多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3)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研究了野生稻和栽培稻根际细菌群落及功能特征,结果表明,野生稻和栽培稻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在野生稻根际中,与碳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相关的特定基因显著富集,而与氮代谢、氨基酸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脂质代谢、外源生物降解和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则主要富集于栽培稻根际中。其中,野生稻和栽培稻根际微生物组的甲烷代谢途径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对非洲野生稻、亚洲野生稻与其相关栽培稻进行比较发现,野生稻根际微生物中甲烷合成和利用的基因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栽培稻。(4)对比野生稻和栽培稻根际,参与N2O合成和还原的基因相对丰度在栽培稻根际较高,这表明栽培稻根际微生物组在N2O合成和还原方面保持着不同的生态平衡。研究表明amo A、amo B和amo C基因与N2O排放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栽培稻根际具有较高的amo A、amo B和amo C基因丰度,这表明水稻驯化极可能增加了N2O排放量。野生稻根际固氮基因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栽培稻根际,这表明野生稻具有合理的养分获取策略,即利用固氮根际微生物组提供可吸收的氮素,以增强对环境胁迫的抵抗力。野生稻和栽培稻根际微生物组的宏基因组共组装7个高质量的MAGs,它们属于Bradyrhizobiaceae、Bukholderiaceae、Oxalobacteraceae、Comanonadaceae、Geobacteraceae、Gallionellaceae、Syntrophaceae和Nitrospiraceae等类群。所有这些MAGs均含有氮循环功能基因,即参与异化硝酸盐还原、硝化和反硝化途径。(5)受植物遗传调控机制的影响,不同世代水稻根际的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差异主要与细菌Anaerolineaceae和Nitrospiraceae及真菌Lasiosphaeriaceae、Mycosphaerellaceae和Ustilaginaceae有关。受亲本野生稻影响的根际细菌群落可能参与碳氮代谢,而受野生稻亲本影响的根际真菌群落可能有助于水稻生长。受亲本栽培稻影响的根际细菌群落主要参与甲烷代谢,一些根际真菌群(Mycosphaerellaceae、Ustilaginaceae、Kickxellaceae和Helotiaceae)可能会引起植物患病。协惯性分析、类间分析和广义差异模型分析表明,协方差的强度取决于水稻自交代数,杂交F1代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之间的协方差更强。从F1到F4代逐渐减少了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共组装以及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间的共生关系。综上所述,水稻驯化逐渐丢失了野生稻根际有利于甲烷氧化和固氮等资源获取的微生物群落及功能。若将这部分丢失的有益微生物合理应用于改良现代栽培稻,将有利于调控现代栽培稻,实现减肥增效。因此,我们的研究为现代栽培稻根际微生物的改良、重组和构建奠定理论基础,对于粮食安全及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科学价值。
其他文献
耦合腔阵列系统是量子光学中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最典型多体系统,相对于光晶格中冷原子系统,其易于研究长程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且不依赖于原子间的距离。通过光子–原子耦合以及腔场间交换光子,间接实现二能级系统的长程相互作用,耦合腔阵列不仅可以探索光子的集体动力学,还能够研究更加复杂的量子多体现象和新奇物态。在实验实现上,耦合腔阵列系统不仅可通过微腔与超冷原子耦合系统实现,还可通过超导电路系统实现。由于技术
学位
台湾作为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在文化、经济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而台湾新闻学术思想,作为我国新闻学术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被大陆学者所忽视。台湾地区在百余年间经历了封建统治、殖民统治与威权统治等不同的政治形态,新闻学发展呈现出纷繁的面貌。早在日据时期,殖民统治的文化暴力催生了以言论为武器的文化运动者,他们在实践中生发出了包括舆论观、教化观、自由观在内的新闻观念,为日后台湾新闻学术思想
位于丝绸之路中段的新疆在历史上又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汇聚、多元文化共生的重要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这里绿洲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交相辉映的主要特征;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各个族群在相互交往中相互学习,彼此交融,曾形成了多元文化共生的繁荣局面。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始终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受到东西方各种文化的浸润,进而构成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包括西域文化
细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部分细菌会引发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其可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器具表面形成的生物被膜进而造成生物腐蚀,或在外科手术植入物上形成生物被膜造成二次感染。特别是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致使细菌耐药性的快速出现并发展,如今已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不过,也有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如肠道菌群即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生物被膜也因其独特的生理化学性质,可被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发挥正面作用,近年来更是作为生物
自1945年光复后,台湾地区的史学方法与史学史研究接续中国大陆的史学传统后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史学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台湾地区的史学方法与史学史研究与大陆地区的发展并不相同。本文拟由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五十年间台湾地区的史学方法与史学史研究作梳理,旨在了解这一研究的阶段性特征,以期更好地把握战后台湾地区学术的发展走向,从而分析战后台湾地区的史学方法与史学史研究的特点。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雷达具有空间分集增益和波形分集增益,能够为目标参数估计带来一定性能改善。经典MIMO雷达估计理论通常依赖于正交发射信号、空间不相关目标反射系数以及白噪声等一系列理想假设条件。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逐渐发现,完美正交发射信号难以实现,由此还可能引发空间相关噪声。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MIMO雷达与外辐射源雷达、雷达通
目前,基于P型栅的增强型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P型栅Ga N HEMT)是实现高效、高频、高温功率变换的一种良好方案,且其凭借在成本、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势,已进入商业化应用。但在P型栅Ga N HEMT功率器件应用过程中,仍面临功耗模型精度较低和诸如静电放电(Electro Static Discharge,ESD)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P型栅Ga N HEMT功率器件在面向应用过程
近年来太赫兹技术在军事保密通信、高分辨率成像、高精度无损探测等多个重要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太赫兹系统应用的高增长极大的刺激了高性能太赫兹器件与电路的需求。太赫兹固态技术是实现高频率、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系统的重要基础,半导体器件是太赫兹固态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以磷化铟双异质结双极性晶体管(InP DHBT)最具有代表性:InP DHBT具有优异的高频特性及功率特性,是目前太赫兹固态技术领
河口湿地因其独特的海陆交汇区位、生态脆弱性和环境梯度异质性,成为全球变化的敏感区。河口湿地同时受陆地和海洋的双重调控及径流-潮流影响,生物组成多样,食物网结构复杂,是营养级联效应的典型生态系统。作为敏感的生态系统,河口湿地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堤坝建设、人为恢复活动、石油开采和外来物种入侵等,都导致自然水文连通度、连通方式和水文节律的改变,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河口湿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