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广播电视大楼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技术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2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第一部分概要地分析了现代化智能大厦存在的雷击危害。第二部分简要地介绍了江苏省广播电视大楼的建筑结构和大楼内的仪器设备装置,江苏省广播电视大楼是位于南京市中心鼓楼广场东南角的一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物,内设由多种电子、电器设备构成的广播、电视信息接收、处理、发射系统,通信传输系统以及各种管理和信号信息控制系统,承担着数字化、网络化的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存储及信息发布等传媒业务,是一幢典型的现代化的智能大厦,容易遭受雷击损坏。因此,论文分析了江苏省广播电视大楼的建筑结构特征以及大楼所处的雷击环境条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B/T21714.2-2008/IEC62305-2:2006雷电防护第二部分,风险管理的标准,计算了江苏广播电视大楼的雷击风险度,指出大楼存在着较大的雷击风险。第三部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B/T21714.4-2008/IEC62305-2:2006雷电防护第四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的标准,对大楼的电磁环境进行了评估,指出江苏省广播电视大楼存在雷击电磁脉冲和电磁辐射的危害。 论文的第四部分根据江苏省广播电视大楼存在的雷击风险和雷击电磁脉冲和电磁辐射的危害。依据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雷电防护规范标准,研讨了大楼的电源线路防护,天馈线路与信号线路防护以及屏蔽、共用接地系统保护问题。第五部分研究提出了大楼内综合信息集成系统(IBMS.net)、智能物业及设施管理系统(IPMS.net)、楼宇管理及机电设备自控系统BMS.net/BAS)、综合安防实时监控管理系统SMS.net/CCTV.net)、消防报警联动控制及气体灭火系统(FAS)、公共广播系统(PAS)、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GCS)、宽频网络系统(LAN+WLAN)、电子会议系统(EMS)电视卫星及数字有线电视系统(CATV)等十大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和电磁干扰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第六部分是对论文研究结果和今后研究方向的总结。
其他文献
热带气旋是对流层中最强大的伴有狂风暴雨的暖性气旋式涡旋,其所引起的灾害是全球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但其降水作为沿海国家或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组成部
本文利用MM5模式模拟的2003-2004一年的数据分析了珠三角地区的海陆风和区域环流的季节性特点并给出了四个季节高分辨率风场图。其中风场的季节平均日变化特征揭示了四个季节
本文采用最新的超低功耗MSP430系列单片机对原有的数据采集系统和传统气象传感器进行改造和升级。通过使用单片机嵌入到传统传感器中,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和通讯工作,完成传统传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萧山日报社的多元产业已经成为报社的重要经济支柱,更为重要的是,多元产业的发展为报业接下来的报业转型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助推。 After more than
本文首先利用NCEP/NCAR全球客观分析资料分析0509号台风“麦莎”在浙江沿海登陆前后,即2005年8月5日00时~6日00时的环流背景场,发现主要影响系统是副热带高压,副高和台风之间的相
中国西南地区地域辽阔,高原地形十分复杂,又属于著名的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局地性、离散性和复杂性十分明显,在研究西南地区精细化降水过程中,寻找适合该地区的最优化空间插值方法,把
本文利用过去20年在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广大地区采集的气溶胶分级样品,根据现有分析元素碳(EC)的各种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确立了分析历史样品中EC的合理实验方案,并以此对华南大陆
学位
本文利用海-气耦合模式FOAM来研究湾流区的海洋热力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该研究与以往单纯的采用大气环流模式或是简单的耦合模式研究不同,通过采用初值方法来追踪由于海洋
天气预报系统对模式本身的误差非常敏感,尤其是次网格物理参数化过程的不确定性对天气预报系统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迄今为止,集合预报技术在中期预报中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