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成像辅助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理想截骨线的精确定位及咬合功能的力学分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oux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下颌角是决定脸型的重要因素之一,东方女性多以卵圆形或者瓜子形的面部轮廓为美,下颌角肥大会使得女性面部呈现方形脸,被认为缺少了女性的柔弱美。因此要求对肥大下颌角行手术治疗的的求美者日益增多,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也渐渐成为面部轮廓整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截骨线设计的不合理,术后易出现第二下颌角、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内神经血管的损伤、两侧下颌角形态不对称、下颌颈骨折等并发症。所以术前设计出安全合理并且保证美观的截骨线是手术成功的保证。为此,本实验在对下齿槽神经血管束观测、探求理想截骨线、模拟截骨后下颌角角度测量、截骨区骨质厚度测量的基础上,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辅助进行力学分析、验证,设计出安全、美观的截骨线,旨在为临床上减少并发症和获得最佳手术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目的通过对患者下颌角数据的收集统计、三维重建测量相关数据及力学分析,设计安全合理的截骨线用来指导下颌角截骨手术。旨在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的基础上,绘制出理想截骨线以供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科近年来行下颌角截骨手术患者术前CT图像20例(图像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影像科提供)。以DICOM格式将CT图像导出至Mimics 17.0软件中。在Mimics17.0软件中重建模拟下颌骨三维图像,根据CT图像标记出下齿槽神经血管束走行,设计理想截骨线,截骨线的前端点为颏孔的正下方C,截骨线的后端点为A,术中以牙槽弓水平延长线与下颌支后缘的交点来确定A,牙槽弓末端在下颌升支转折处设为0点,原下颌角点为P,OP连线与下齿槽神经血管束交点为M,X点为术后新下颌角点,其分别定位于M沿OP方向5mm、7mm、9mm、11mm、13mm、15mm、17mm 处,即MX 为 5mm、7mm、9mm、11mm、13mm、15mm、17mm。分别测量七条截骨线模拟截骨后下颌角相关角度,并对截骨线处几个标志点行骨质厚度测量,用于指导术者在术中更好地掌握不同部位干预深度。最终将截骨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 10.0软件中进行咬合实验的力学分析,观察按此截骨线截骨后患者下颌骨咬合功能是否正常。结果共20例患者,经过模拟截骨后角度分析显示MX为13mm时,术后下颌角角度更符合当代女性正常标准,第二三磨牙之间的骨质最厚,向前向后逐渐变薄,截骨前后咬合力学分析图示应力分布基本一致。结论按本实验设计方法可精确定位截骨线,模拟截骨后下颌角形态符合当代女性正常标准,且在安全截骨范围,术后患者咬合功能并未受影响,故此截骨线可应用于临床中,用来指导下颌角截骨手术。
其他文献
<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学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这种构建无法由他人代替,教师则是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和高级合作者,教师应着力为学
期刊
运用腐蚀失重和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5Cr套管用钢在模拟塔里木油田环境的H2S/CO2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CO2腐蚀环境中,由于Cr元素在腐蚀产物膜中的富集显著改善了膜的保护
采用Hummers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和超声剥离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与氧化石墨烯(GOs)反应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MGOs)。采用模压成型方法
以I型胶原、岩藻聚糖硫酸酯为主要原料,采用0.04~0.06M醋酸溶解的Ⅰ胶原、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水溶液通过共混的方法制备I型胶原、岩藻聚糖硫酸酯混合溶液,经过冷冻干燥制备复合
《棋王》包括了对传统(原始传统)在当代语境中的否定,这一原初的传统难以在今天发挥解决现实问题的作用。寻根文学本文内充满了传统/现代的对立,而“寻根”后的诸多文化现象又
以生物质原料如木质纤维、植物油等为起始原料,制得生物质基多元醇,进而得到生物质基聚氨酯,这种聚氨酯与植物纤维复合所得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植物纤维增强树脂基
以CuCl、CuCl2为催化剂,bipy为配体,2-溴丙酸甲酯为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H2O混合溶剂取代单一溶剂,合成了大分子引发剂POEGMA-Br;POEGM
<正>概念的复习同样要注重概念的理解,注意知识的构建和深化,以及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这样才能达到复习的目的.其实概念复习课要上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以导数为例为大家
合成了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研究了合成改性环氧树脂的最佳反应时间,通过红外光谱(IR)研究了聚氨酯预聚体和环氧树脂之间的化学反应,不同聚氨酯预聚物添加量对改性树脂固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