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失地农民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vm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许多农民被迫离开相依为命的土地,大量失地农民开始涌现。失地农民问题逐渐成为事关我国城市化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问题。失地农民应当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本研究主要以社会支持网络为切入点,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对重庆市北碚区部分失地农民的社会支持网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失地农民情感支持网、财务支持网和就业支持网的一般特征。具体分析了这几个网的网络规模、趋同性、异质性及关系构成。总体来说,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规模较小、趋同性高、异质性低、紧密度较高。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 1.失地农民情感支持网的规模为3.62,财务支持网的规模为3.14,就业支持网的规模为2.64,各个支持网的趋同性较高,异质性较低。他们的关系纽带仍以亲缘关系为主,同时又由于失地农民的双重身份使得他们的社会支持网既部分保留了农村的特点,又有了些城市的特征,兼具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双重特性。 2.失地农民的社会支持网己逐渐由封闭型向半开放型转变。土地被征用之前,大部分农民都以土地为基本的经济来源和社会保障,他们除了与本村的人交往以外,很少与外界进行联系,可以说他们生活在熟人社会里,关系延伸半径小,相对封闭;失地后的整体安置割裂了他们原先的社会关系,同时又由于再次就业使得他们与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从而使封闭型的社会支持网不断走向半开放型,关系延伸半径增大。 3.失地农民的社会生活场发生了变化,但是未从根本上改变其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社会支持网络的边界,群内选择倾向明显。同时,由于其失地的特殊生活境遇使得他们的业缘关系开始突出。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失地农民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家族成员,以感情为交往基础,以失地之前的所在村落成员为交往范围;同时他们的交往日趋理性,注重对社会资本的进一步占有和积累。
其他文献
农业社会的城镇化是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必经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乡村社会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库,也是乡村历史的“记忆
为加快阜新集化工产业健康发展,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扩大与集化工企业间的交流,使更多的集化工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由辽宁省化工学会,辽宁省石油化工规
期刊
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诸多新的网络媒介和网络文化现象开始出现,这对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而言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这个语境下,很多新的社会议题开始鳞次栉比的显现出来,对于青
第一章 总则rn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和发展,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与此同时,工业文明时期由于人类忽视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下,我国的农业整体上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渡阶段,农业的生产方式开始由传统小农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迈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开始由传统分散农户向家庭农
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正式标志着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为“低保”制度)迈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全球各国非常重视城市信息化的建设。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则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具体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天津城市的现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早已深深扎根于农民心中,其现状如何,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本研究采用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首先对民间信仰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将民间信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