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x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成年人的首位致死和致残病因,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饮酒等均是促进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睡眠对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健康结局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短的或长的睡眠时间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但既往的研究大多是在欧美人群中开展且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而且关于睡眠时间和脑卒中不同亚型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很少。我国现有的睡眠时间和脑卒中的关联性研究多是横断面或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流行病学证据等级更高的大样本量前瞻性队列研究则十分缺乏。另外,午睡是亚洲尤其是我国居民常见的生活方式,其对健康结局的影响值得探讨。目前,关于午睡时间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的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还较少。此外,作为睡眠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睡眠质量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以及睡眠质量对睡眠时间与脑卒中发病关联是否存在修饰作用尚不清楚。
  基于此,本论文首先探讨了中老年人群夜间睡眠时间、午睡时间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然后,基于大样本前瞻性队列分析了夜间睡眠时间、午睡时间和睡眠质量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最后,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方法,进一步探讨夜间睡眠时间与脑卒中发病的因果关联性。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老年人群夜间睡眠时间、午睡时间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的主要生活方式和职业因素。
  方法:本研究在东风-同济队列基线调查27009人和第一次随访新入队列的14120人中排除基线患脑卒中、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癌症以及睡眠信息缺失者后,共纳入32324名研究对象。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个人健康状况、主要生活方式以及职业因素倒班等与夜间睡眠时间和午睡时间的关联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上多因素与睡眠质量的关联性;此外,在同时参加基线和第一次随访调查的人群(N=24175)中排除基线患脑卒中、CHD、癌症及睡眠信息缺失者后纳入17879人,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上多因素与夜间睡眠时间5年间变化值的关联性。
  结果:32324名研究对象的平均夜间睡眠时间为8.09±1.02h,其中23.86%的研究对象夜间睡眠时间≥9h;62.23%的研究对象有午睡的习惯,7.61%的研究对象的午睡时间>90min;11.22%的研究对象自报睡眠质量差。夜间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男性和未婚与夜间睡眠时间过长(≥9h)存在正向关联;而文化程度较高和锻炼则与夜间睡眠时间过长存在负向关联。在午睡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男性、BMI≥24kg/m2、现在吸烟、现在饮酒和高血压是午睡时间过长(>90min)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较高及锻炼则是午睡时间过长的保护因素。在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女性、离异/丧偶、糖尿病、高血脂和既往倒班是睡眠质量差的危险因素;锻炼则是睡眠质量差的保护因素。此外,年龄≥65岁、离异/丧偶和吸烟与5年间夜间睡眠时间增加存在正向关联;而文化程度较高则与5年间夜间睡眠时间增加存在负向关联。
  结论:性别、BMI、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和锻炼等均是影响中老年人群夜间睡眠时间和午睡时间的重要因素。女性、离异/丧偶、糖尿病、高血脂和既往倒班可能是导致中老年人群睡眠质量差的危险因素。
  第二部分夜间睡眠时间、午睡时间和睡眠质量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前瞻性研究证据表明,短的或长的睡眠时间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相关,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对于脑卒中不同亚型以及午睡时间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东风-同济队列,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探讨夜间睡眠时间、午睡时间和睡眠质量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夜间睡眠时间的5年变化值与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在东风-同济队列中排除基线患脑卒中、CHD或肿瘤等重大疾病、睡眠信息缺失和失访者后,共纳入31750名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新发脑卒中为随访结局,随访截止日期为2016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夜间睡眠时间、午睡时间和睡眠质量与脑卒中及其亚型(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关联的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此外,在同时参与东风-同济队列2008年基线调查和2013年第一次随访调查的人群中排除第一次随访前患脑卒中、CHD、肿瘤以及两次调查中睡眠信息缺失者后纳入15624名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夜间睡眠时间的5年变化值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结果:与夜间睡眠时间7-<8h者相比,夜间睡眠时间≥9h者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了23%(HR, 1.23;95%CI, 1.07-1.41)。与午睡时间1-30min的个体相比,午睡时间>90min的个体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了25%(HR, 1.25;95%CI, 1.03-1.53)。脑卒中亚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夜间睡眠时间≥9h和午睡时间>90min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但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无显著关联。与睡眠质量好的个体相比,睡眠质量差的个体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均显著升高。与夜间睡眠时间7-<8h且午睡时间1-30min者相比,夜间睡眠时间≥9h且午睡时间>90min者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了85%(HR, 1.85;95%CI, 1.28-2.66);与夜间睡眠7-<8h且睡眠质量好的个体相比,夜间睡眠时间≥9h且睡眠质量差的个体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了82%(HR, 1.82;95%CI, 1.33-2.48)。此外,与5年间夜间睡眠时间保持7-9h的个体相比,持续长的夜间睡眠时间(≥9h)的个体和夜间睡眠由7-9h增加到≥9h的个体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了35%(HR, 1.35;95%CI, 1.01-1.82)和44%(HR, 1.44;95%CI, 1.12-1.86)。
  结论:夜间睡眠时间≥9h和午睡时间>90min均显著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睡眠质量差与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均显著相关。而且,长的夜间睡眠时间和长的午睡时间,长的夜间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差对脑卒中发病存在联合作用。此外,持续长的夜间睡眠时间(≥9h)或夜间睡眠时间延长均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保持长期稳定且适度的夜间睡眠时间、适度的午睡时间和好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脑卒中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第三部分夜间睡眠时间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目的:以上研究表明长的睡眠时间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显著相关,但该关联可能受到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二者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性并不明确。本研究进一步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夜间睡眠时间与脑卒中发病是否存在因果关联性。
  方法:在东风-同济队列已进行全基因组芯片检测的7601人中排除睡眠信息缺失和肿瘤患者后,共纳入7375人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基于东风-同济队列人群夜间睡眠时间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结果并结合已有文献,筛选与夜间睡眠时间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采用基因风险评分法(genetic risk score, GRS)和逆方差加权法(the 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 method, IVW)评估夜间睡眠时间和脑卒中发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性。
  结果:东风-同济队列人群夜间睡眠时间的GWAS研究共发现14个SNP位点与夜间睡眠时间的关联强度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5×10-6)。同时,结合已有文献报道筛选的6个夜间睡眠时间相关的SNP位点,本研究共纳入20个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加权GRS法和IVW法研究结果均表明,夜间睡眠时间每增加1h,新发脑卒中的风险无显著性变化(加权GRS法:OR,0.97;95%CI,0.71-1.32;IVW法:OR,0.97;95%CI,0.72-1.31)。
  结论:本研究未发现夜间睡眠时间与脑卒中发病存在因果关联性。由于本部分样本量偏小,夜间睡眠时间与脑卒中发病是否存在因果关联性仍需在更大样本量、更具代表性的人群中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多酚类化合物在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有重要意义,准确评估中国成年人膳食多酚摄入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是探究多酚类化合物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基础。然而,截止到目前尚未见类似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成年人膳食多酚摄入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后续研究多酚类化合物的健康效应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方法:本研究利用1997、2000、2004、2006、2009和2011年CHNS膳食调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非GDM孕妇肠道微生物的特点;比较GDM孕妇和非GDM孕妇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探索影响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的其他因素。  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1月至2018年7月纳入同济母婴健康队列(TMCHC)且已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妊娠中晚期(孕24周后)孕妇。经知情同意,共收到20个非GDM孕妇(对照组)和19个GDM孕妇(病例
目的:调查早期创伤、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和抑郁症状在武汉市青少年中的现况,探讨早期创伤与青少年抑郁症状关系及人格特质和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为青少年抑郁症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北省武汉市5所小学(5-6年级)、3所初中(7-9年级)以及2所高中(10年级)10-17岁在校中小学生。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儿
学位
目的:本研究评估了中文版《适应障碍自评量表》在我国癌症群体中的信效度,并应用该量表研究女性乳腺癌患者适应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运动和社会支持对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适应障碍的影响,为《适应障碍自评量表》在我国的使用推广以及女性乳腺癌患者适应障碍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均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选取武汉市同济医院病程在1年内的214名大肠癌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学位
目的:调查武汉市青少年早期创伤、心理弹性及抑郁症状的现况,探讨早期创伤、心理弹性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通过对NPY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NPY基因变异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并研究NPY基因多态性与早期创伤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在基因、早期创伤和抑郁关系中的作用,为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9月至12月,对湖北省武汉市3所小学
研究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母亲产后抑郁与儿童体重之间的关系,但仅有少数队列研究探讨产后抑郁对儿童早期BMI_Z以及超重/肥胖的影响。此外,最新研究表明,腺苷酸环化酶3(ADCY3)基因突变可导致单基因严重肥胖。然而,母亲产后抑郁与ADCY3基因位点在儿童肥胖发生间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了解母亲产后抑郁与ADCY3基因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对儿童早期肥胖的影响,本研究将分为两部分进行探
学位
目的:医学中的时间序列数据常常具有结构复杂、数据量大、维度高、非线性程度高,并含有噪声信息等特点。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已经很难满足这种复杂时间序列的分析和预测,而循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方法的出现为复杂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构建了两种新的组合预测模型,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复杂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测精度提供方法学支持。  方法:(1)本研究结合神经网络模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类重要环境污染物。除致癌作用外,众多证据表明PAHs的长期慢性暴露还与心肺疾患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近几十年来,心肺疾病始终位居全球死亡和疾病负担前列。为识别高危人群,并进行早期防控,本研究选取肺功能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
学位
2型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型糖尿病可引起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足,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对人群健康造成严重危害。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产生的巨额医疗支出给个人和全球卫生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是一类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的环境污染物,其中双酚A(Bisp
学位
双酚A(bisphenol A,BPA)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高产化工品,已广泛用于环氧树脂、聚碳酸酯、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的生产。目前,BPA已在各类环境和食品介质及人群生物样本中广泛检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BPA是一种明确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EDC),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致癌性、致畸性、生殖毒性以及发育毒性等,可对胎儿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