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角下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设计研究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hopehappy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文化是世界各国业已存在的文化事实,多元文化间的相互融通是时代的潮流与趋势。多元文化是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是人的文化素养,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文化是艺术的本体,艺术是文化的精华,艺术教育必然跟随文化的嬗变发生合理的应变,实现人与社会的价值。“适者生存,美者优存”的社会发展趋势使得中职教育不能局限在狭隘的技术教育层面,而应重视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注重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统一,实现“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用艺术审美精致专业技术,从粗憨、实用转向追求精细、美感,培养精益求精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中职学生始于求其“适”,进而求其“美”,从“生存”转向“优存”。2013年,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明确将公共艺术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艺术课程是艺术教育的核心,艺术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首要环节,直接影响艺术教育教学质量,而现有研究中关于公共艺术课程设计的研究较少。多元文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为艺术课程设计提供广阔的研究视角,反之,艺术课程设计能使多元文化成为可能。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视角下讨论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设计问题迫在眉睫。除绪论部分,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部分,探讨了多元文化对艺术教育的影响。首先,多元文化促进艺术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即从一元思维转向多元思维,讨论了艺术与人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以及艺术与美学的关系,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实际内涵了艺术课程与师生、艺术课程与文化、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艺术课程与美学文本的关系。其次,多元文化推进了艺术教育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促进艺术教育目标的扩展与深入,注重人文情感性与社会功利性的平衡;保证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连贯性与综合性,保持“纵向有序,横向丰裕”的状态;促进艺术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以及艺术教学评价的主体性与过程性,保证艺术教育的动态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生艺术化”的实现。第二部分,展开对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本研究选取云南X中职学校为调研学校,因为该校十分重视公共艺术课程,其课程设置较为合理,课程资源比较丰富,并且根据国家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及国规版教材,结合地区和学校特点开发了公共艺术教材。课程只有涉及人时才会存在,教师与学生是课程最重要的主体。为了深入调查,分别设计师生问卷、编制师生访谈提纲。文中详细论述了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实证研究设计。围绕教师对公共艺术课程的认识,针对艺术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以及其它文化基础课程教师三类教师展开调查;对于学生层面,基于“三维课程目标”,围绕学生学习公共艺术课程的效果展开调查。运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较为详细的调查结论,并分别分析教师层面与学生层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原因。第三部分,确定多元文化视角下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在课程与人(师生)、文化、美学文本关联性的基础上,从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元一体”的文化自觉理论,提出个人文化自觉的重要性。人的文化自觉性首先体现在人对自身的认识,人总是按美的规律塑造自己,“美”使认识自我这一过程得以实现。“以人为本”是公共艺术课程观念和价值追求,“审美”是艺术的核心与本质,艺术、课程同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学生需求、学科特性,确立生命美学与生活美学为公共艺术课程设计价值取向,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理想的可能,实现“各美其美”的诗意人生到“美美与共”的和谐社会。第四部分,建构多元文化视角下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设计路径。以生命的完整性与现实性为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以“间性”基础上多元主体的交往与对话为过程考量,以追求生命之美与生活之美为课程设计的理想归宿,确定了公共艺术课程设计的思路。通过对“三维目标”、“五i”与“七i”课程观辩证地认识与借鉴,基于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分析,确定了公共艺术课程的目标要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方”与“圆”的偏好,构建了“外圆内方”的公共艺术课程目标模型,设计了详细的“六i”课程目标,即智慧(intelligence)、交往(interaction)、兴趣(interest)、直觉(intuition)、想象(imagination)、理解(interpretation),其中“智慧”为总目标,是真善美的统一、理想人格的体现;交往、兴趣、直觉、想象、理解为分目标,也是达成智慧的要素。交往是根本,兴趣是动力,直觉、想象、理解既是审美的三阶段也是审美能力的结构。基于“六i”课程目标,确定了“博”、“雅”、“通”的课程内容三原则,强调公共艺术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审美性、完整性。设计了“多维度比较组织”、“按主题组织”、“按工作任务组织”三种组织方式,并针对三种方式设计了具体的案例。第五部分,论述多元文化视角下对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设计的思考和建议。首先,提出了“以人为核心”、“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生成性过程”三个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重点问题,为公共艺术课程的发展提供启示性与选择性。其次,结合实地调查与设计经验,为公共艺术课程设计者提出了两点建议,任课教师作为最直接的课程设计者,为促进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注重知识积累与美学素养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多角色转换与多主体的交流。
其他文献
目前,物业管理已成为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广大人民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行业。人才是这个行业的关键要素,很多物业公司在不断招聘新员工的同时,老
<正>“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指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期刊
人角膜基质细胞存在于角膜基质层中,在正常状态下为静止状态,呈扁平、树枝状,在维持角膜透明性中起重要作用,细胞间通过间隙连接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就角膜基质细胞的分布、
由于容性耦合等离子体(CCP)具有诸多独特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工业中的介质层刻蚀与薄膜沉积工艺。特别地,双频或多频电源驱动放电已被证实是一种实现离子通量和离
民兵应急分队是民兵队伍的“拳头”力量。加强民兵应急分队组织建设,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民兵应急分队遂行急难险重任
目的将肠道病毒71型(EV71)临床分离株接种小鼠观察其致病特点。方法将6株EV71临床株分别腹腔接种1日龄BALB/c小鼠,观察小鼠表现以及脑、肺脏、骨骼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未成脓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乳腺炎(未成脓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给青霉素静滴,内服乳痈汤,外敷消
介绍了一种研究器件和电路结构在ESD期间新的特性测试方法——TLP法,该方法不仅可替代HBM测试,还能帮助电路设计师详细地分析器件和结构在ESD过程中的运行机制,有目的地进行
目的研究三叶因子3(TFF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的发生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浅表性胃炎、25例肠上皮化生、20例不典型增
背景近年来,不管在正常或是病理条件下,巨噬细胞已成为科学关注的课题。巨噬细胞除了有吞噬、递呈抗原、分泌细胞因子等保护宿主、稳态维持以及组织防御的作用外,在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