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tz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指导农村发展的根本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也逐渐步入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当前阶段是农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如何面对全球化带来的竞争也是难以解决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着产品竞争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并且效益低下、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农村和农业生产放弃了落后的土地制度,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以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弊端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标准化的水平较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进而使得所生产的农产品不但生产成本很高,而且交易成本也非常高,这就导致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品的竞争力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总体可以概括为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采取有效的运行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途径,能够有效促使农业分散生产和经营方式向合作生产、联合经营的新模式转变,从而实现家庭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和大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的无缝连接,进而提高第一产业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继续深化中国农村改革和推动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广泛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进一步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进程。  在论文的具体写作上,本论文主要部分可以概括为:  在导论部分,论文分析了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指出研究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并就论文的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以及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做了分析。  第1章在充分整理和参考有关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理论的基础上,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两个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了界定,以此来作为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从经典作家和西方学者两个角度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部分分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列宁与斯大林以及中国领导人的相关阐述;西方学者的相关理论主要分时期阐述:理论的萌芽、形成与发展时期。详细介绍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分工理论、服务价值理论及合作制理论的内涵,这些理论是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石;在阐述毛泽东合作制理论和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的基础上,得出建设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经验启示;总结了西方学者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相关理论,尤其对分工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供应链理论和产业链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阐述。本部分的理论分析为论文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2章分析了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主要从世界农业、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这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三个客观依据。论文首先对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特点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了可供中国借鉴的实践经验。紧接着阐述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促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切实保障;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本要求。  第3章详细论述了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框架主要包括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建立的原则、供给主体、客体构成、构建思路、构建路径以及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该章首先介绍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建立的原则;其次,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供给主体和客体构成角度进行了分析;接着是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四位一体的构建路径,主要从模式选择、技术支撑、机制健全与制度创新四个方面予以阐述,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这四个路径会在后面分章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为了衡量我国各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实际运行效果,论文构建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指标包括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多方面综合服务内容,并将其具体化和定量化,构建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4章详细论述了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之一:模式选择。该章主要论述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选择的阶段划分、模式选择的依据以及模式选择的实现。依据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化服务程度变迁的阶段,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的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机械与商品化阶段、生态农业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每一个阶段再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模式。对模式选择的依据,通过对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近10年的服务水平的纵向实证分析和以四川、河南、山东2010年的截面数据进行的横向实证分析,证实不同区域之间的服务水平存在差距,从而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社会化服务模式,从而保证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的顺利实现。模式选择的实现部分则是根据模式的阶段划分和对我国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纵向、横向分析,结合服务的供给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来进行相应的模式选择。  第5章分析了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路径之二:技术支撑。该部分首先分析了技术支撑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技术支撑的内容,主要包含由科技服务平台、物流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所组成的硬件平台和技术服务质量;接着是对技术支撑进行现状分析,指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是加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技术支撑的相关对策。  第6章和第7章主要从机制健全和制度创新两个角度阐述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的两个实现路径。要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具体模式顺利运行,进一步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机制健全和制度创新是必要的保障。机制健全部分主要从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和发展机制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就每一个机制的涵义、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完善措施进行了分析;制度创新主要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金融制度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8章是关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结论与政策建议,提出了从政府、市场、农工商联合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信用社等多个角度来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顺利运行。  本文在研究中可能的创新点主要包括:  第一,对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为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研究打下了基础。论文首先对社会化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经典作家和西方学者两个角度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部分分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列宁与斯大林以及中国领导人的相关阐述;西方学者的相关理论主要分时期阐述:理论的萌芽、形成与发展时期。详细介绍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分工理论、服务价值理论及合作制理论的内涵;阐述了毛泽东合作制理论和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总结了西方学者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相关理论,尤其对分工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供应链理论和产业链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阐述。  第二,构建了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明确了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基本框架既包括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建立原则、供给主体和客体构成,又明确了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四位一体的构建路径;同时构建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构建了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位一体的实现路径:模式选择、技术支撑、机制健全与制度创新。针对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四位一体的实现路径并分别进行了具体分析,这四个实现路径保障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顺利运行。  第四,对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模式选择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提出了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模式划分依据是根据供给主体和按社会化程度来进行划分;并提出根据我国农业社会生产的现实生产力水平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对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的选择划分为机械与商品化、生态农业与知识经济这三个阶段进行阐述,每一个阶段再对应不同的模式选择。本文对模式的划分不是简单地从形式上给其分类,而是在于阐明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和农业生产社会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依据我国农业社会生产的现实生产力水平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社会化的服务模式,以便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第五,构建了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实时监控和掌握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模式的具体运行状况,本文选取了我国具有地域分布特点的山东、河南与四川三个省区,利用截面数据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地区间差异并加以改进。依据模式的日常运行的具体内容和可能的产出结果,选择了数十个能反映其本身运行状态和外部结果的指标,同时综合相关方面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来进行分析。为综合反映各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指标体系的运行状况和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构建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评价各指标实际的有效运行效果,构建了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银行可以投资风险资产时的投资决策,及其对存款者挤兑行为的影响。在经典的Diamond-Dybvig的挤兑模型中,引入了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机会,通过比较有垄断能力银行的内生投
经济发展不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而且更强调经济增长过程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增长成果的共享性。也就是说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国民经济福利和社会进步状
中职焊接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促进中职焊接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中职焊接教学的实施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开展中职焊接教学的实效开展研究是以下研究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是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
曾发现一病人具有柯兴氏症样容貌和患有鼻旁窦肿瘤。实验室化验显示高血糖,低血钾,碱中毒,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过高和血浆ACTH水平升高。皮质醇的水平随着外给ACTH而明显增加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永恒的主题之一。长期以来,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问题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货币化的经济中,经济行为主体会根据通货膨胀的历史趋势加以分析和推
国内外文献报道,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国内从1959年郁氏(1)首次报道以后,迄今已超过700例。本病以发热起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误诊为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