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耦合作用下的黄土高原小流域绿水潜力挖掘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a123mu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类活动主导下自然气候和土地利用的快速变化,指数增长的水需求和日益不确定的水文状况,对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水系统的可持续性无疑构成了极大的挑战。由于黄土高原处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植被覆盖度不断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对其进行量化评价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南小河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的水文、气象、土壤、土地利用等资料分析了 1981~2017年南小河沟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和人类活动过程,采用以MIKESHE模型为内核的绿水研究框架,提出了流域绿水组分新的划分方法,首次定义了理论绿水开发潜力和适度绿水开发潜力两个概念,对研究时段内的绿水潜力进行了评估。预测了未来不同情景下的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格局,对未来不同时期典型水文年的绿水潜力进行了挖掘,以期为流域水资源管理规划的制定和水资源困局的解决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运用线性回归法及改进的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 1981~2017年南小河沟流域降水、气温、潜在蒸散发情况。研究发现流域年降水量表现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多年平均降水量(1981~2017)为506.9mm,变差系数(Cv)为0.21;年平均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和潜在蒸发量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日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分别为5.4℃、14.4℃和9.3℃,流域1981~2017年潜在蒸散发的平均值为1174.0mm,变差系数Cv为0.07,各年代际1981~1989、1990~1999、2000~2009、2010~2017 年的均值分别为 1091.3、1184.6、1207.4、1211.9mm,Cv分别为0.06、0.06、0.03、0.04。采用启发式分割法研究得出:流域在研究时段内,年降水量、多年平均日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潜在蒸散发都发生了一次变异,变异点分别为2000、1997、1994、1997和1994年,资料序列均不满足一致性假设。(2)1981~2017年南小河沟流域的平均绿水资源总量为419.5 mm,约合1.52 × 107 m~3,其中高效绿水、低效绿水、未利用绿水资源量分别为164.5、199.8、55.2 mm,占绿水资源总量比例分别为39.2%、47.6%、13.2%,在该流域中,绿水总量是指总的绿水资源和无效绿水,绿水总量为426.4 mm,无效绿水所占比例仅为绿水总量的1.6%。高效绿水的占比显著增加,低效绿水、未利用绿水和无效绿水都表现出减小趋势,前两者显著减小,无效绿水的减少趋势则并不显著。变异点诊断结果显示,四种绿水组分均未出现变异,资料序列符合一致性假设。流域年理论绿水开发潜力为1.2~6×10~6~3.61×10~6m~3,年适度绿水开发潜力为-1.85×10~5~21.65×10~5m~3。适度绿水开发潜力在1985、1986、1995、1997、1999、2006、2008、2009、2016年这9个年份里均为负值,这说明这几年中适度绿水开发潜力已经透支。(3)未来情景下,流域在丰水年高效绿水资源的数量为257.9~299.8mm,低效绿水为182.7~270.2mm,未利用绿水为33.6~99.7mm,无效绿水为7.2~8.3mm。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高效绿水资源在各个阶段均呈现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而低效绿水则是在平水年最大,大小关系为平水年>丰水年>枯水年;从变化趋势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绿水占降水量的比例总体上在增加,高低效绿水的量随着时间和空间布局的变化也是在增加,未利用绿水的数量在丰水年基本是保持一个平稳的态势,无效绿水量的变化也在1.2mm变化范围内波动,呈平稳趋势。流域近期(2022~2039年)、中期(2040~2069年)、长期(2070~2099年)的理论绿水开发潜力在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分别为35.7×10~5~39.1×10~5、24.3×10~5~29.5×10~5、15.1×10~5~18.1×10~5m~3,适度绿水开发潜力在未来三个典型水文年分别是21.2×10~5~24.6×10~5、9.8×10~5~15.1×10~5、0.7×10~5~3.6×10~5m~3,理论绿水开发潜力和适度绿水开发潜力都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总体来看流域未来理论绿水开发潜力和适度绿水开发潜力相比基准期都是增加的。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利行业也在向着“智慧水利”的目标前进,径流预测作为传统水文计算的一部分,走上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但是目前的径流预测系统存在着难以更新和添加新模型的问题,使得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学术研究难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因此,设计并开发出一个拓展性强、灵活性高的径流预测系统,对降低预测工作人员的学习成本、提高径流预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服务于实际径流预测作业的意义甚大
学位
为控制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工程建设,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显著提升。但生态建设措施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流域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也存在协同和权衡。厘清生态建设措施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程度,兼顾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多元生态效益,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与提升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因此,本文选取无定河流域作为研究区,选用InVEST模型对流域的碳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口数量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严重挤占了生态用水,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对水生态系统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河道生态基流是维持河流基本生态环境功能,避免河道断流或萎缩而保持的最小流量,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对计算河道生态基流的年内展布法进行改进,计算了河道生态基流的年内变化;通过辨识河道生态基流的功能,确定了基于生态服务功能分类体系的河道生态基流价值;
学位
为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形成以中长期电能量市场为主,现货电能量市场和一系列辅助服务市场为辅的新态势。我国在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建设的同时,也给电源侧主体参与电力市场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水电站作为电力市场中的电源侧,怎样在充分考虑市场结构复杂性、价格不确定性风险、梯级水电站补偿效益等要素后,合理决策现货市场竞价,是其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化交易时面
学位
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检验当中关于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控制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查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确保所有患者的血型相同,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乙两组以不同抗凝比例进行处理,丙、丁两组则选择分别放置30 min和180 min,之后对不同处理条件之下的血液细胞当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值变化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期刊
优先流是一种快速非平衡的土壤水分运动,是地下水迅速补给及污染物运移的重要途径。土壤孔隙结构是影响水分运动较为直接的因素,因此本文选取直径和连通性两个因素,通过开展大孔隙土柱室内试验,研究了近饱和条件下的优先水流和溶质运移规律,结合Hydrus-1D软件中的双重渗透性模型对土壤入渗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扩展单域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选用溶质质量早期5%的归一化到达时间(P0.05)定量评价了优
学位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施多能互补势在必行。水光互补发电是促进光伏并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一种重要发电形式。但水电和光电均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而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基于历史资料制定的水光互补调度规则无法实现效能最大化。因此,开展气候变化下的水光互补效能提升调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为研究对象,开展气候变化下水光互补系统的
学位
气候变化引发了水文循环状态的改变,使得水热资源重新配置,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同时黄土高原地区开展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使得下垫面条件发生变化,极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该区水文过程。因此本文以头道拐-龙门区间作为研究区,采用趋势检验、地统计分析、突变检验和PLSR模型等方法全面解析区间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径流的关系;并采用CMIP6未来极端降水变化预测结果结合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预
学位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水库调度是解决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协调水源与用水部门之间供用水关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一种有效举措。随着陕西省关中地区城镇化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不同部门之间用水矛盾愈发突出,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受水区将形成多水源供水的局势,有必要考虑当地水库群的调蓄作用,开展关中多水源联合优化配水。与此同时,引汉济渭外调水过程波动剧烈、当前工程调蓄能力不足,而受水区需水过程稳定,多
学位
干旱具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发生频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农业、生态和社会经济。其时空连续特征是分析空间迁移和演变的基础,对干旱面域上的精准防控和预警有重要意义。基于干旱固有的三维(时间、经度、纬度)属性探究气象干旱向农业干旱的传递,有助于深入理解干旱的从大气到陆地的演变过程,提前预估农业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从而制定合理的措施以减缓农业干旱。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完善了重合面积阈值选定标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