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庄严宣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实现国际趋同,并在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本次会计改革与以往的改革有本质区别。在范围上,颁布了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在内的共39项准则,相当于重新构建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最重要的是在理念上,公允价值被系统地引入,这是本次会计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尽管态度审慎,但标志着我国财务报告系统从强调过去信息、强调可靠性、利润表观的理念向立足过去与未来并重、保证一定程度的可靠性基础上突出相关性、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的重大转变。无论对资本市场和会计职业,其影响都极为深远。
本文以新准则公允价值为视角,研究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经济后果问题。研究路径由面到点逐步深入。针对新准则,全面检验了以公允价值为最大改变的新准则的会计信息质量,在验证新准则会计信息质量比旧准则全面改善的前提下,重点对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从输入和输出角度进行研究。从输入角度,围绕体现会计准则的基本目标决策有用性的最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属性之一——价值相关性,研究影响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式。尽管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可以研究的范畴很多,但本文选取其最直接的经济后果之一即股市反应进行研究。因此,从输出角度研究公允价值时,主要研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是否与股市的过度反应存在必然联系。
本研究包括导论和正文两部分内容。
导论部分包括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介绍。
正文共六章。
第一章,理论分析。本章旨在探讨研究问题的理论内涵,为后续经验实证提供理论支持。首先界定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与股市(股市)过度反应的概念,然后分别对三个研究问题进行理论推导。在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从决策有用性和契约有用性角度推导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指出由于增强决策有用性与降低基于会计信息的契约成本同时实现的困难性,博弈各方将会计准则或制度视为权衡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制度安排结果。在公允价值与价值相关性方面,主要探讨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的充要条件。在公允价值与股市的过度反应方面,通过一个抽象化为只有居民、企业年金基金和金融中介的三方金融市场,描绘公允价值如何改变不动产和债券的价格函数和需求曲线,进而分别探讨了价格上涨时和下降面临资本充足率和审慎监管时,公允价值对股市过度反应的反馈放大机制。
第二章,制度背景。本章旨在探讨我国制度背景,为实证研究设计提供制度因素参考。本章系统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会计改革、公司治理的制度背景特征。
第三章,新准则实施与会计信息质量改善。本章是会计信息质量检验的实证章。首先回顾文献,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制度背景特征,借鉴最新研究方法,通过设计控制非会计准则转换因素和行业固定效益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新准则实施前后的会计信息质量从抑制盈余管理、巨额亏损确认的及时性和价值相关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研究。其中,由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较多,为克服单一指标的偏颇,本文设计了净盈余的波动幅度、净盈余波动幅度与现金盈余的波动幅度比值和微利报告倾向三个指标联合检验。价值相关性检验中,设计了会计盈余对股票价格的解释模型、股票回报的“好消息”和“坏消息”组对会计盈余的影响模型两个方面的模型进行研究。
第四章,公允价值与价值相关性。本章对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思路与第三章类似。首先研究公允价值资产与公允价值损益的信息增量问题,然后从上市公司规模、信息透明度、非流通股比例、市场分割、上市年限、财务杠杠、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研究影响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第五章,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研究思路与第四章类似.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事件研究法,设计公允价值损益与股票报酬模型,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否对股市的过度反应产生了影响进行实证探索。
最后是全文结束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创新与贡献、政策启示、研究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展望公允价值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