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OR活化在镉所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抑制中的作用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镉(Cd)是生态环境中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在环境中具有稳定、积累和不易清除的特点,环境中的Cd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镉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具有多器官性和多组织性,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类为人类致癌物质。肾脏是镉蓄积的主要部位,是急性或慢性镉暴露的主要靶器官,而且近曲小管是镉肾毒性的主要损伤部位。自噬是一种高度动态的多步骤生物学过程,其负责将溶酶体中损伤的细胞器、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长寿命大分子的降解和再循环,其作为细胞保护机制来维持细胞稳态和适应不利条件。自噬是一种细胞防御过程,其中胞质成分、细胞器和入侵细菌由自噬体转运到溶酶体以进行降解。自噬的失调已经涉及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如: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疾病等。mTOR是一类进化上非常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激酶相关激酶家族成员。可受生长因子、营养物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使其下游的靶蛋白磷酸化,参与基因转录和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自噬、凋亡等一系列生物活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mTOR至少具有两种复合物mTORC1和mTORC2,具有不同的底物特异性。mTORC1调节p70S6激酶1(S6K1)和真核起始因子4E(eIF4E)结合蛋白1(4E-BP1)的磷酸化。mTORC2调节Akt磷酸化或活性。此外,mTOR是启动自噬的主要调节因子。实验研究表明,Cd染毒能够抑制自噬,但是否通过mTOR的活化对Cd染毒所致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自噬起抑制作用尚不明确。本实验以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为模型,进行镉染毒以及mTOR抑制剂共孵育处理12h。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析Cd染毒对mTOR及其底物的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mTOR活化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流的影响。同时,又检测了mTOR活化对溶酶体功能及V-ATP酶的影响。结果表明:Cd染毒能够激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TOR,mTORC1和mTORC2两条通路都发挥作用。而且mTOR主要是通过mTOR的磷酸化起作用,对mTOR总蛋白没有影响。与此同时,mTOR活化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自噬流具有抑制作用,阻碍了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此外,mTOR活化影响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的功能,具体表现在抑制了溶酶体V-ATP酶的表达,使溶酶体酸性环境减弱。总之,Cd染毒所致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TOR的活化,可通过移位到溶酶体膜上,来抑制溶酶体中V-ATP酶的活性,从而减弱溶酶体的酸性环境,进而损坏溶酶体的功能,最后抑制了溶酶体与自噬体的融合,在Cd所致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发挥自噬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王烽: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一是数量上稳步增长。总体来看,我国民办教育发展最快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新世纪,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极大提高,民办教育发展的速度明显趋稳。近十
<正>一、福建沿海状况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由于其"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地势原因,造就了福建自古就有向海洋发展的特征,素有"海洋省份"之称。在福建发掘出的遗址文
会议
众所周知,多种药物分子中都含有sp~3 C与其它杂化碳原子构建的化学键,例如苯达莫司汀、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剂(IDO)以及替罗非班等。因此,基于sp~3 C的C-C键构建,特别是C(
《电力自动化》(2004—11)上载文提出减少微机保护装置定值数量及运行方式控制字来优化保护效果的方法。其原则是“加强主保护,简化后备保护”。文章指出,对于220kV及以上线路
用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时,为何5极接触器(起动接触器)在断开时有强烈电弧发生?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出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要求,调整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可可毛色二孢菌侵染引起的葡萄溃疡病在我国葡萄产区广泛发生且造成严重的损失,但关于该病原真菌侵染致病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室在探究可可毛色二孢菌的致病机理时,
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人口的主要粮食来源,也是生物强化微量元素的主要谷类作物之一。锌、铁在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以稻米为主粮的国家,人
水稻作为文山州大春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5. 33万hm~2左右。本文针对文山州稻飞虱为害的发生展开了一系列调查,总结了稻飞虱为害发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一些有效的防
为了拓展菲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利用Suzuki反应、Wittig反应和氮杂环丙烷化反应3步合成了一类新型的联苯取代磺酰基氮丙啶.在三氟甲磺酸催化下,联苯取代磺酰基氨丙啶并未发生